结核耐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8
/ 2

结核耐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李凡 沙晨阳 通讯作者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目的:肺结核患者治疗以及巩固治疗需要长期,规律,足量,联合的使用抗结核药物,因此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导致患者产生各种各种的非积极治疗态度,并最终导致抗结核治疗失败。通过对耐药肺结核患者心理方面进行干预护理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使得用药依从性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法 :利用我院自身肺结核患者较多,选取了2018年1月以来,截止到2019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32人,按照常规对照实验的方法将人群进行分组,并保证两组分组无差别。结果:心理干预对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要明显好于一般组。结论:心理干预使得耐药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结核病耐药;心理干预;护理

肺结核作为一种传染病,患者一旦被传染,后期患者所需要面对的长期的治疗压力巨大,同时长期的药物治疗,患者对于药物服用的依从性将面对非常大的压力。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整理以及分析。[1]然后利用本院现有资源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心理干预护理能稳定肺结核患者心态,并且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病号多特点,将人数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年龄区间设置为31-58岁,患病时间为1年-5年,药物治疗周期(包括治疗期和巩固期)为3个月到1年的患者,两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为常规护理,即采用结核病科常规的护理。

1,2.2、实验组为心理干预组其具体措施为:①营造舒心环境: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心理护理方案,如给以其倾听轻音乐,让其保证一个轻松愉快的范围。与患者进行沟通让其了解疾病,打消内心对于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顾虑。[2]②日常心理暗示:我们护理与患者每日不定时的进行语言沟通,并暗示患者积极治疗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注意:与患者交流时,倾听的作用也很重要。③降低引起不适感:疼痛作为人类不适感的源泉,同理也是耐药性肺结核患者情绪低落甚至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我们的心理护理即针对患者疼痛类型要合理的选择用药,目前疼痛的给药遵循“三阶梯”的治疗,因此护理在给药前要分析患者所处的疼痛阶段,如发现用药与患者疼痛阶段不符要及时询问医生。[3]④治疗过程人性化:患者内心的舒适更多了来源于我们治疗过程,针对患者结核病病例特点给以患者不同的处理方案。根据患者不同制定不同的疾病处理方案不仅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更有助于患者消极心态变得主动积极。⑤日常鼓励及科普知识:我们针对患者设置了每日对其进行正面的鼓励,通过鼓励让患者内心变得更加积极,同时也通过给予患者进行结核病知识的讲解,让患者更多的了解自身疾病同时提高自信心。[4]

1.3管理评价指标

  1. 采用两组对照的模式对患者进行一个自评估,评估模式为患者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以及依从率,通过分析各项数字从而得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2、设置满意度调查四个选项,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比较不满意、不满意。其中患者满意+比较满意即表示对于本次护理满意,不满意+稍微不满意即表示对于本次护理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18.0系统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与相关数据的分析。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服药依从性,发现采取创新组的依从性不管是服从总人数(完全服从+部分依从),还是依从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创新组并未出现不依从现象,详见表1.

1. 两组服药依从性X±S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创新组

57

7

2

97%

对照组

45

6

15

77%

注:分别于两组护理相比,p0.05.

2.2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满意+比较满意即表示对于本次护理满意,不满意+稍微不满意即表示对于本次护理不满意。通过对比发现:综合护理组的满意度为100%,高于普通组。具体情况详见表2.[5]

2. 两组满意度X±S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比较不满意

不满意

综合护理组

60

6

0

0

对照组

31

20

14

1

注:分别于两组护理相比,p0.05.

3讨论

肺结核患者所面临的痛苦非常大,同时肺结核患者需要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这也使得其用药的依从性受到巨大的挑战,面对诸多挑战以及患者病情的需要,如何更好的让患者进行抗结核病治疗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针对实验组的患者制定了心理干预:通过对于患者可能诱发心理负担的各种因素进行提前干预,使得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到最低,同时也让患者有一个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今后的抗结核治疗。[6]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组的患者其用药依从性较好,以及对于医护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因此在今后的医务工作中,我们可以把心理干预方案作为一种结核病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管理方案,会使患者心态的改变,同时患者对于医护的满意度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值得我们医务工作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滕亚男.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2):131-132.

[2]张伟.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8):256.

[3]翟道霞,冯亚娟,李慧.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3):83.

[4]王淑英.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5-16.

[5]王娇娇. 在校大学生首发结核病的心理护理[C].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Tuberculosis).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Tuberculosis):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197.

[6]杜玉花.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26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