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莉

铁力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黑龙江 铁力 152500

【摘要】:目的 分析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乙肝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HBeAg呈阳性,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拉夫米定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eAg阴转率以及HBV-DNA阴转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ALT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以及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序贯疗法治疗乙肝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干扰素;拉米夫定;乙肝;效果

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约有三千万的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携带者占总人口的10%,如治疗不及时、有效,疾病可进展发生进行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1]。目前,免疫调节剂和核苷类似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分别为其代表药物[2]。我们联合干扰素以及拉米夫定序贯疗法治疗了48例乙肝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乙肝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HBeAg呈阳性,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病毒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精神障碍的患者。其中联合组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4±5.2)岁;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3±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采用常规内科药物进行治疗,包括甘利欣保肝治疗、能量合剂以及维生素等。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100mg/d,治疗12个月;联合组先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治疗24周后,同时采用α-干扰素5mu,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4周后,停用拉米夫定,单独继续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20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eAg或HBV-DNA转阴为显效;②治疗后,ALT基本恢复正常,HBV-DNA转阴,但HBeAg未转阴未有效;③治疗后,ALT未恢复正常,HBV-DNA略有降低但未恢复正常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清学指标ALT、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后两组AL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ALT降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HBeAg阴转率以及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ALT、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比较

组别

例数

ALT(U/L)

HBeAg阴转

HBV DNA阴转

治疗前

治疗后

n

%

n

%

联合组

48

176.8±39.7

66.3±10.2

33

68.75

35

72.92

对照组

48

182.9±42.3

94.2±19.8

22

45.83

23

47.92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联合组

48

24

16

8

83.33

对照组

48

18

13

17

64.58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以腹痛、腹胀以及黄疸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3]。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临床治疗乙肝的关键措施。拉米夫定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可以有效的阻断嗜肝病毒DNA的合成,抑制HBV的复制,从而起到控制乙肝发展、治疗乙肝的效果。但是,该药物长期应用的耐药突变发生率较高,突变发生后,治疗效果明显的降低,还可以诱发重症肝炎的发生。α-干扰素为一种糖蛋白,可以与感染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行结合,启动细胞内的转导途径,将病毒有效的清除。在抗病毒治疗方面,该药物具有较高的持续应答率、疗效较稳定。研究显示[4],采用普通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的序贯或同时给药方案可以使得肝脏的炎症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的抑制病毒复制。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ALT降低更加明显,联合组HBeAg阴转率以及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提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乙肝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平.拉米夫定或干扰素单药治疗及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3,21(6):490-491.

[2]游选旺,唐毕华,黄健,等.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对慢乙肝患者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抑制作用[J].山东医药,2011,51(9):48-49.

[3]刘娟,许海波,向天新,等.阿德福韦酯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2):51-54.

[4]丁桂华.普通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乙肝的不同方案的疗效对比[J].海峡药学,2012,24(6):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