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定位与定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跨世纪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定位与定向分析

罗莹

中冶南方武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430070

摘要:在我国,风景建筑学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外风景建筑学的发展对我国产生了影响,因此在中国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通过跨世纪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定位与定向分析,对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景建筑学;跨世纪;定位;定向

前言:

风景建筑学学科是属于工程应用性专业,其发展的历史还不是很长,尤其在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于中国风景建筑学发展的方向进行研究,是工程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1、风景建筑学专业的特点

从国际风景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专业特点首先是具有边缘性,风景建筑学结合了自然和人工,因此在专业方面处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边缘,包含了园林学、社会学、建筑学、环境学、城市规划、测绘等。另外是具有开放综合性,由于学科涉及众多的领域,因此在学科的开放上没有过多的限制。而且这也使学科专业形成综合性的特点。

2、国外风景建筑学的发展

风景建筑学主要源于一百六十多年前,美国的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提出了这一概念,使其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对设计以及城市建筑规划等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表达,使其专业知识范围并不局限于园林风景,进而为风景建筑学在国际上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另外,在国家公园以及城市公园建设上,奥姆斯特德认为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以及城市空间系统是人类能够赖以生存的需要,后来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展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独特的形式,使公园与自然更好的得到结合。在二战以后,由于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建设发展较快,生态环境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风景建筑学与生态学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对于资源以及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更加重视。在1899年美国就成立了风景建筑师学会,并且在1901年哈佛大学成立了第一个风景建筑学专业,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国际上的风景建筑学已经与城市规划、建筑学之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专业学科。风景建筑学学科的教育在美国是处于前列地位的。在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后,因此在设计上需要充分的利用大自然,将生态学有效的应用到规划设计中,使风景建筑学的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如今,风景建筑学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从发展趋势上看,一直致力于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关系,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设计规划,比如园林景观的设计、城市国土资源规划等。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关系主要强调协调性,而对于风景建筑设计人员来讲,需要了解生态保护方面的知识,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将周围环境考虑在内。因此,风景建筑师在国土规划设计时,需要对土地开发的有关工程技术进行了解,将规划设计的意图需要传达给大众,在时代不断发展变换的过程中,国际上风景建筑学的发展已经与最初产生了极大的变化,风景建筑学所涉及的范围覆盖了森林、土地、公园、水力、环保、资源开发、建筑规划等领域。

3、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发展

受到国际风景建筑学发展的影响,在我国,风景建筑学逐渐得到发展,而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严峻的情况下,风景建筑学的发展也遇到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程度的加深,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较大的威胁。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时颁布并通过了环境与发展的相关文件,随后1994年,我国政府部门也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9年又公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社会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风景建筑学设计人员在跨世纪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风景建筑学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与城市规划、建筑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相互之间的重点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在中国,在1989年才建立中国风景园林协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风景建筑学工程实践的状况来看,近年来中国风景建筑学工程实践的整体框架重点在国土规划、场地规划、种植设计、环境艺术、园林设计、历史风貌保存以及古建园林保护。从框架的纵向来看,风景园林艺术实践的数量和范围都超过风景景观工程实践;从框架的横向来看,视觉景观的关注要重于环境生态。所以从工程实践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处需要进行拓展。比如风景建筑学与环境影响评价学之间的融合。

从风景建筑学理论研究的整体框架来看,中国风景建筑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风景园林艺术以及风景园林美学,从整个理论研究的框架来看,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学科研究还比较片面。只关注传统人文以及个人情感审美的风景建筑设计,会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面临较大的挑战。理论研究关注点与如今社会发展形势的需求已经逐渐出现偏差,虽然在地理、生态气候、植被、水体、土壤以及技术应用方面也开始了一定的研究,但是还需要很大的努力。从理论框架的横向上来看,对于现代风景园林审美观念、系统文化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对于技术以及经济方面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从框架的纵向上来看,中国风景建筑学的研究偏向中国古典审美,对于使用现代技术以及方法进行理性评价比较缺乏,关于哲学和社会学的应用也较少。

从风景建筑学学科专业的教育情况来看,中国风景建筑学在专业命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与园林学以及风景园林等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对于风景建筑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比较片面,中国有关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立已经较为成熟,而完整的风景建筑学专业教育还有待完善,发展空间还很大。

4、中国风景建筑学发展方向

我国在造园方面的历史比较悠久,而对于风景建筑学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不仅仅需要传承中国传统造园的相关知识,同时更要学习西方现代化的景观园林理论,使风景建筑学的综合性更加广阔,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相处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风景建筑学的研究范围需要逐步的拓宽,从国际风景建筑学发展的历程中吸取经验,从理论学习和方法上来讲,要积极借鉴风景景观以及设计规划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对风景园林审美以及景观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方法进行学习。从风景园林的艺术文化方面来讲,需要掌握东西方关于风景园林文化的差异,并且对其进行创新传承,对风景园林的价值观念以及中国山水园林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掌握。从景观生态资源的长久发展来看,对于风景资源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并且根据城市规划,保护国土区域的景观生态环境。对于场地规划设计来讲,风景建筑学需要积极拓宽城市绿化、历史风貌改造、环境艺术等研究范围。而在风景建筑学的技术应用方面,需要积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测绘技术、视觉景观感受技术以及景观系统工程学。在专业目标、架构以及理论范畴方面可以积极的借鉴国外风景建筑学的体系,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风景建筑学进行专业教育架构完善。

5结束语:

与传统的园林学悠久的发展历史相比较,风景建筑学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显然是比较年轻的,从跨世纪来看,虽然在国际上风景建筑学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于未来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发展,需要对理论以及方法研究进一步深入,在研究范围上逐步拓宽,更好的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学。

参考文献:

[1]陈坚.设计的融合与汇筑——论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理念[J]. 建筑学报, 2013(01):100-103.

[2]叶召.论跨世纪中国风景建筑学的定位与定向[J]. 建材与装饰, 2018(11):203-208.

[3]吴军基.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和特征分析[D].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6):13-15.

[4]赵茜.自然的应答,文化的重构——当代中国风景建筑的地域性研究[D]. 2015(1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