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何华胜

44012519751129****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适应了各种行车荷载。同时,沥青路面使用中普遍存在早期损坏问题,如裂缝、松散、推移、辙槽、泛油等,对沥青路面使用形成重大威胁。因此,应当深入分析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成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城市道路沥青路面使用功能良好,实际使用寿命符合设计,减少城市道路维护成本。本文就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路;沥青;早期损坏;预防措施

引言

沥青道路在道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新修的沥青道路,原来的旧水泥路面也在大量进行“白改黑”,改造成更为舒适的沥青路面。然而,随着车辆日益增长,交通对道路影响因素的增加,以及道路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如道路改、扩建中施工环境受限,工期较紧等),多数沥青路面均呈现早期损坏现象,全线出现老化开裂、坑洞、凹陷、推移和车辙等多处破损问题,对车辆运行的效率构成了严重影响,造成运营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增加了养护管理费用,降低了路面寿命。

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分析

1.1设计方面原因

设计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基础,如果设计不合理,将直接造成施工技术方案不科学,施工质量低下。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与设计不合理有一定关联。第一,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符合沥青路面类型设计,使沥青混合料本身质量不符合强度要求;第二,路面厚度设计不当。一般根据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轴载次数设计沥青路面厚度,但是实际的量轴载次数通常比设计的大。由于城市车辆拥有量逐年提升,加之超大吨位车辆的反复碾压荷载,沥青路面实际的轴载次数势必大于设计的轴载次数,所以对沥青路面厚度设计产生一定影响;第三,路面压实度设计不当。孔隙度是沥青路面质量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沥青路面的一些物理力学特征都要受沥青混凝土孔隙度的影响。当沥青路面层的孔隙率大时,压实度偏低,外界水容易进入沥青路面层内部,反复行车荷载后,使沥青路面出现剥落问题。

1.2道路施工方面原因

在工程中,经常需要围占道路进行施工,从而对交通造成不小的影响。为了降低对周围带来的影响,施工单位往往需要赶工期而不得不在不良条件下施工,如低温季节施工,雨季摊铺沥青面层等,造成压实度不够影响路面质量。另外也有因为施工队伍经验不足,机械设备力量不强,工程质量监管力度不大等,在沥青道路摊铺、混合料、碾压等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较差,使得道路通车不久就出现损坏。

1.3养护方面原因

养护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有效措施,如果养护方法不科学、初期养护不及时,会造成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如,沥青路面完成施工后,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及时喷油,或喷油不够、均匀度不足,使用后易出现裂缝、泛油等问题。

2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问题的防治措施

2.1路面设计质量控制

在设计沥青路面时,设计部门应当对路面的结构设计予以高度重视,按照当地交通情况、气候温度、车辆超载等情况,做好深入分析、调查,合理计算路面结构的厚度,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沥青路面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综合考虑路基设计、路面设计,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同时还要注重填挖交接处的路段设计、软土地基的路段设计工作,为提高路面质量奠定基础。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成因分析中,最主要的损害形式为车辙,故而在设计期间可通过有关措施对路面车辙进行预防:按照路面所在区域的气候温度,确定沥青标号,针对某些从早到晚一直处于高温状态下的路段,考虑到当地设计经验,选择粘度较高、质量较高的重交通道路沥青,并加入沥青改性剂;针对重要交通路段以及高等级路段,在沥青路面的中面层、上面层进行改性;在坡路段、交叉路口,可选择抗剥落剂;选择混合料类型时,可考虑SMA沥青混合料、C型密集配沥青混合料。

2.2注重施工管理,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具体如下:(1)做好沥青路面原材料管理工作。沥青混合料中的骨料,应当选石质坚硬、无风化、表面粗糙、耐磨性强、与沥青粘附性好的的碎石。如果骨料表现出一定的酸性,在混合料中添加食量的石灰粉,提高混合料的粘结性。同时,控制骨料的吸水率在2%-3%之间,压碎值在20%-30%之间。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认真检验,禁止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进入现场;(2)落实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时,认真落实施工工序和工艺,对路面压实度、平整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以上两个质量指标达到标准要求。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采用分层、分段方式,处理好新旧混合料衔接,避免留下施工缝。沥青混合料拌和碾压时,控制好温度,以免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微裂;(3)严格进行沥青基层施工。第一,保持基底干净。进行基础层施工时,铺筑完一结构层后,待其初凝后清理干净表面浮土、浮砂及其他杂物,以免受水冲刷后形成泥浆;第二,控制基层松铺系数,避免二次补加。如果需要二次补加,应当用沥青混合料替代原来的填层材料;第三,为保证路基强度,避免出现网状开裂引起路面出现早期损坏,对基层压实度进行严格控制。按照要求摊铺基地后,使用大吨位碾压机进行碾压,并增加碾压遍数,保证基层压实度符合要求;(4)控制地基沉降。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将造成道路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起沥青路面出现微裂等质量病害。为此,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方式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实际施工中,发现软土地基时,将其留在最后施工,采用砂垫层、打塑料排水板等处理方式增强软土强度。同时,留有一段时间观察路基沉降,待沉降稳定后进行路面层施工。

2.3提高管理水平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决策、管理者对工程质量的保证起着核心作用。行业主管单位、建设单位应,加强质量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为减少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发生,在项目建设阶段,应加强设计和施工质量监督和管理,保证路面材料质量,加强部门协调,尽量避免地下管线二次、多次施工。另外,保证合理工期,综合考虑近远期利益而不随意压缩投资,是减少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因素。

2.4加强沥青路面养护,保证沥青路面成型质量

具体如下:(1)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案。传统的人工喷油、人工洒料的方法不易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度,而且,如果喷油不均匀,会造成沥青路面出现泛油等问题。为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沥青路面养护方案,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养护。如,采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沥青路面矫正性养护方案,适应沥青路面不同的养护需求;(2)及时进行路面养护。沥青路面施工竣工后,立即进行路面养护,专人专管,封闭交通2h-6h。未破乳的沥青路面,禁止人、车辆通行。使用中,当路面出现坑槽、泛油等情况时,立即派人进行维护处理。

结语

道路错综复杂,其沥青路面的破坏大大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所以必须给予极大的重视,在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做好科学选材、合理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做好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并积极引进、推广“四新”技术,就能有效的减少沥青路面病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道路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职波,宝陆尔.道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8(04):139,143.

[2]占克国,徐卫红.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及预防措施[J].河南科技,2018(17):84-85.

[3]汪香莲.论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9(3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