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3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刘泽银 1 黄丽梅 2 李英 3

泰宁县总医院 福建省三明市 3544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开展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操作时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方法: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进行数据库资料分析,确认其中存在资料登记的150例小儿肺炎患儿的基本资料,通过两组随机均分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7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开展护理操作,实验组患儿则选择优质护理进行护理配合,对两组患儿护理完成后的病情恢复时间进行记录,同时记录两组儿童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完成后,所有儿童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实验组患儿在护理完成后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儿来说明显更短,患儿病情控制更为迅速,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结果中,两组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但实验组患儿的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操作时应用优质护理进行配合,能够有助于缩短儿童病情的控制时间,使儿童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可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肺炎;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在婴幼儿群体中小儿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虽然这种病症在临床上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季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1-2]。当儿童出现发病时,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如果诊断以及治疗不及时,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对儿童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3]。所以在临床研究中认为,不仅应当做好儿童的病情明确,还需要在治疗期间做好相应的护理操作,这样有利于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现代临床研究显示[4],将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儿童肺炎的治疗方案中,对于治疗总有效率的提高来说有积极意义。优质护理是一种临床上的新型护理方案,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童的护理操作中,对于儿童的病情改善来说有积极意义,还能够降低临床上儿童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本次实验分析在开展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操作时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临床可用性,以下为实验过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进行数据库资料分析,确认其中存在资料登记的150例小儿肺炎患儿的基本资料,通过两组随机均分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75。对照组中患儿男女性别比例为(36:39),患儿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3-11岁,平均年龄(8.5±1.3)岁;实验组中患儿男女性别比例为(38:37),患儿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10岁,平均年龄(8.1±1.0)岁。

纳入标准:患儿在入院后经体检确认机体状况良好,除实验病症外无其他合并症;患儿个体资料稳定,可耐受本次试验操作以及后续随访;患儿对试验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儿在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试验或存在其他病史;患儿处于妊娠期内;患儿无正常认知功能或患儿及其家属不同意本次试验;患儿因个人因素无法接受后续随访。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基本资料,由数据统计人员通过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确认患儿资料可比性良好(P>0.05)。患儿在进入实验后对本次实验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操作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在治疗的同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告知家属需注意的事项等。实验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由于大多数儿童对打针都较为害怕,再加上儿童进入医院,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感,并且小儿群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倾诉能力较差,很多医务人员与儿童沟通时都较为困难,所以儿童很容易出现抵触和哭闹等不良状况,这些不良状况不仅会导致儿童的病情加重,还有可能导致输液和用药等其他治疗工作难以进行。故而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全面考虑,给予儿童有效的心理护理,可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儿童积极交流,也可以在病房内播放动画片或给儿童讲故事的方式来使儿童的注意力得到转移,降低儿童在治疗期间受到的侵入性操作的刺激更低。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改善病房环境来使儿童的依从性得到提高,例如将儿童喜欢的漫画或玩具摆放在病房内,使病房环境更为温馨,这样能够降低或减轻儿童的抵触情绪,以改善护患关系。

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所以家长往往会对儿童产生较强的担忧情绪,如果不能一次扎针成功,则还容易导致儿童家长对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一方面来说是使家长了解小儿肺炎的病情和治疗方式,另一方面是保证家长在开展各项医疗操作时能够积极配合。在儿童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可以向家长讲解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儿童的自我护理方式,使患儿家属具备基础的疾病认知,保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获得一定的护理。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小儿肺炎患儿都是在细菌或病毒的影响下所导致的,所以在治疗期间应当叮嘱儿童防止接触各种过敏原,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等。护理人员需要对儿童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观察,监护儿童的生命体征,尤其需要注重儿童的心率以及精神状况,避免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病情,还需要加强脓气胸和肺气肿等并发症的预防。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儿童在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其中包括:呼吸衰竭、肺气肿、中毒性休克。同时采用自制的表格记录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各项统计学数据均记录于Excel表格中,在本次实验完成后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22.0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应用X2、T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确认其P与0.05关系,若P>0.05则确认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等指标对比

在本次研究完成后,所有儿童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实验组患儿在护理完成后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儿来说明显更短,患儿病情控制更为迅速,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等指标对比

组别

退热时间(d)

止咳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n=75)

3.39±1.61

2.68±1.31

5.85±1.26

实验组(n=75)

1.32±0.58

1.09±0.63

2.36±1.14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在实验结果中,两组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但实验组患儿的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对比

组别

呼吸衰竭

肺气肿

中毒性休克

总发生率

对照组(n=75)

3

6

1

13.33%

实验组(n=75)

1

0

0

1.33%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6],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要求医护人员从思想和行为上都处处为患者着想,而在开展各项临床工作时,都需要将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作为优先考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使临床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7]

在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护理时,选择优质护理服务进行配合的主要目的是使儿童的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避免出现一次性扎针不成功或患儿病情加重的情况,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避免儿童家属对医护人员出现强烈的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操作时应用优质护理进行配合,能够有助于缩短儿童病情的控制时间,使儿童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可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佩.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6):103+109.

[2]谢雅荣,王玉.优质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309-5310.

[3]吕男.针对性护理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3):79.

[4]李洁,崔妮.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35-336.

[5]张蕾.治疗小儿肺炎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4):118+120.

[6]李兴艳,倪小敏,马亚楠,孟淑杰.延伸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及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19,5(28):142-143+147.

[7]卢静.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