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1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

李瑞莲

南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

手术室护理是患者手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程序,关系着患者生理、心理、身体状况上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参考众多案例后,引入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本文从人性化护理内涵、意义出发,简要概述了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内容。

1.人性化护理的内涵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关怀患者,在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精神、社会、心理处于舒适且满足的状态,减轻不适感。实践中,更加重视对服务对象的照顾和关怀,要求护理人员不再局限于技术操作,而是考虑和尊重患者生命、人格,提高诊疗配合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2.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意义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尊重患者感情、权利和隐私,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实现人文关怀。实践中,除和患者沟通外,还要担任患者和病友、家人、社会的沟通桥梁,为患者寻求更多的帮助,在物质、精神等方面,为患者重返社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护理人员不再单纯的执行医嘱,而是在各项操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保健、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便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内容

人性化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三个方面,只有完善、认真的贯彻护理内容,才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1)术前护理。①手术前1d,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情、身体状况等,方便医生明确手术方式、麻醉药物。②资料显示,有90%的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疼痛或失败。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了解患者情况时,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出现不良心理的患者,利用各种举措进行疏导,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状态。③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手术过程、效果,同时介绍主刀医师,便于患者清晰治疗过程,减轻对手术的疑惑,提高手术配合度。④指导并帮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协助完成术前检查和准备,例如:身体清洁、备皮、禁食等,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术中护理。①创设安静、整洁的手术环境,正确摆放手术仪器和物品,避免因碰撞干扰患者和医生,引发不良现象。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根据手术要求摆放患者体位,提高舒适程度。调节手术室的温度、湿度,避免感冒。③麻醉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一旦患者出现不安情绪,及时给予安抚和鼓励,再次介绍医生的手术水平,树立手术成功的自信心。④各项操作尽量轻柔,避免给患者带来刺激。消毒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皮肤裸露,减轻患者的不安感。做好保暖处理,避免暴露在外的体表遭受寒冷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手术实施。⑤观察手术进展,结合情况传递器械和药品。术中注意患者反应,可以轻触患者身体,让他感觉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条件允许时,可以和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若患者术中出现疼痛,应及时教会他们如何减轻疼痛。⑥手术完毕后,彻底清除身上的血迹,帮助医师处理患者切口,做好保暖工作,安全、平稳的将患者送至病房。

(3)术后护理。①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清醒后告知手术结果,询问是否出现不适现象。对于自诉不适感的患者,及时找寻原因,对症处理。针对未清醒的患者,重点看护,防止坠床。②告知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让其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术后切口疼痛,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未清醒前,就进行预防性的镇痛处理,避免清醒后切口疼痛影响休息。③做好切口的清洁、护理工作,预防切口感染。患者更换、穿戴衣物时,不要牵动切口,以免崩裂。④做好各种导管的观察、固定工作,详细记录引流液性状、颜色等方面的变化,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尽早拔管。此外,重视患者的饮食、药物和运动等方面的指导,随时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4.提高人性化护理的措施

首先,优化人员配置,扩大护理人员队伍。完善福利制度,尊重护理人员,尽可能的满足生活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和平台。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还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从而更好的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医学技术素质,提升工作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最后,优化服务流程,协调工作内容和时间,实施排班制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在贯彻落实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是当前备受推崇的护理模式,需要我们将其放在心里,并贯穿到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减轻身心负担,提升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促进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