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原则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6
/ 2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原则及策略

王鹏飞 姜山

威海正泰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近些年,我国工程建设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利工程建设条件也有了千差万别,这对于混凝土配合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何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提升水利工程质量,这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首先对水利工程特点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结合自身的实践,在对相关课题进行借鉴的基础之上,归纳总结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具体策略,希望给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工作带来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原则;控制策略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与进步,建筑施工环节变得越来越多和复杂,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随之而升高。然而,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受到较大地限制。因此,建筑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确保施工质量。而水工混凝土具有使用期限长、质量水平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各施工单位的广泛好评与青睐。若要提高高质量混凝土施工质量,那么首先需要保证掺合料的质量。在当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材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大大推动了建筑行业地快速发展。本文首先对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提出了优化水工混凝土配合比的具体措施,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水利工程建设特点

1.1建设周期较长且施工季节性特点明显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短则一年半载,长则数年不等,这意味着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横跨不同的季节。另外就是施工季节性强,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横跨不同的季节,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往往受天气、气候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雨量较大、气温过低等情况都不太适合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这也意味着在不同的季节,混凝土配合比需要进行调整,这些都是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中必须注重的要点。

1.2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在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其良好性能能够充分发挥,此外,在设计水工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本工程的施工面积和技术特点,有效降低施工劳动强度。其保证工程整体结构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合理性,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可靠,保证施工的方便性;工程必须考虑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保证其设计寿命。在此期间,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必须基于结构的预期功能和项目的环境条件。水工混凝土结构应合理、耐腐蚀。水工混凝土渗透材料必须以当地的工程材料为基础,保证具体指标的可用性、可控性、可检测性和良好的经济性。

2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原则

2.1谨慎选择材料

选用较好的符合规定的混凝土原材料,以保证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原材料强度等级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拌制的混凝土具有水利工程建设所要求的较高的密实性及低渗透的特点。如果材料有问题,那么混凝土配合比无论如何优化,也很难达到相应质量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说,一定要在原材料的选择方面,努力做到货比三家,选择质量过硬、品质达标的原材料。尤其是在选择水泥时,应该优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厂家,进而保证生产出的水泥质量合格,同时应具备证明质量的文件,对其出厂与保质日期,包括水泥种类与级别都应该进行严格地检查,坚决不允许质量不合格的水泥入场。

2.2表面色差防范

水工混凝土表面色差最典型现象表现在:表面局部发青或暗灰色、分层浇筑处色差明显。表面局部发青或暗灰色产生原因为:混凝土原材料搅拌、原材料批次不同产;模板脱模剂着色形成的色斑。防范措施:检查入仓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同一部位混凝土采用同一批次原材料,特别是胶凝材料;优先采用无色脱模剂均匀涂刷。分层浇筑处色差明显产生原因:分层时间较长;水灰比大造成振捣后分层表面泌水多,且有泡沫。防范措施:合理控制分层浇筑时间;合理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并提高混凝土胶凝材料、外加剂质量,如若表面有泡沫应采用海绵清除。

2.3加强水工混凝土浇筑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铸件的管理和控制。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所有水工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自由落体高度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普通混凝土或低筋混凝土。浇注漏斗时,自由落体高度不应超过2m,落体高度不应超过3M,对于钢筋密集或加固困难的结构,自由落体高度不应超过60cm。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以免浇筑后出现蜂窝现象。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铸件的管理和控制。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所有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浇筑。如果在混凝土浇筑前出现离析,则必须在浇筑前重新搅拌。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自由落体高度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竖向结构的自由落体高度不超过3M;高强固结结构的自由落体高度压实难度不得超过60cm。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底部应浇筑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以免浇筑后出现蜂窝现象。同时,浇筑混凝土时,应安排专人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及预埋状态。当铸件在铸造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移位时,应立即停止铸造,修复后恢复原状。同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浇筑工作必须连续进行。

2.4混凝土的耐久性

2.4.1配置目标

混凝土在实际配置过程中,与常规的混凝土配置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首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包括:抗冻性、抗渗透性以及体积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由于大部分有毒有害物质会经水进入至混凝土之中,对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混凝土的耐久性最为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为抗渗性。

2.4.2强度性能

混凝土最基本的性能特征为强度。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混凝土的强度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言,若水胶比在0.4以内,强度不同的混凝土均能够制作成为高性能混凝土。而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性能的两个常见因素包括矿物掺入量以及水胶比。

2.5根据施工要求不断进行配合比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应随着季节和材料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季节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因时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此外,一旦混凝土原材料发生变化过大,就必须要优化和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定期分析和研究混凝土的技术参数,不断优化和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不断改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的开展,准确把握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的原则以及要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策略,从而推动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平不断提升。另外就是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策略包括但不局限于文章所谈到的几点,水利工程建设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在这一工作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控制策略,以做好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工作,给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春.浅谈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J].江西建材,2014(2):62-64.

[2]陈红文.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7(3):117-118.

[3]李涛,金磊,申瑞娟,etal.C35海工混凝土的海上拌和及施工质量控制[C]//第六届“全国先进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研讨会.2018.

[4]刘平,田帅,姜刚云,etal.高海拔地区混凝土冬期生产及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