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支护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5
/ 2

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支护优化研究

李涛 1 秦巍 2

1. 身份证号码: 34122419901001**** 安徽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 2. 身份证号码: 13040619820728**** 安徽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

摘要:深部巷道支护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煤炭资源开采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深部巷道支护中,其秉持的支护设计理念相对于先前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需让巷道围岩释放内部高应力的技术上,实现高阻让压支护。因此,以某矿巷道出现的变形破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支护优化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支护优化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支护优化;研究

引言

近些年伴随着中国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煤炭生产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回采中所面对的围岩应力环境同浅部开采有着极为显著的区别,这种情况下采用以往浅部巷道支护方式,往往会出现大变形、大底鼓、冒顶等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矿井生产安全。有鉴于此,结合矿井生产实际,总结探究具有针对性的深部巷道支护技术,实现巷道支护的长期有效,对于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1、巷道围岩力学分析

巷道开挖后,煤体原有应力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巷道两帮受侧向均布载荷作用,其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a为矩形巷道宽度;b为巷道高度;c为梯形巷道底板宽度;θ为巷帮倾角。由矩形和微梯形受力可知:①在垂直巷帮方向上矩形巷道受力为λqb,微梯形巷道受力为λqbsinθ,微梯形受力小于矩形巷道;②梯形巷沿巷道帮部向上的作用力为λqbcosθ,当顶板来压强烈时,作用于帮部的力与沿巷道帮部力起到一定平衡作用,减少帮部受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巷道的抗冲击性,微梯形巷道比矩形巷道具有更好的围岩稳定效果。

2、导致巷道出现较大变化破坏的特征及具体原因

2.1巷道变形破坏分析

在井下实际生产使用中,淮南矿业集团某矿13121回风巷存在如下变形破坏特征:a)巷道变形大且速度快。在巷道掘进期,巷道部分区段围岩稳定时长较短,存在表面快速收敛的情况,使得巷道在短时间内出现完全丧失稳定性的情况。b)巷道顶板流变大,底鼓突出。巷道内部分区段围岩变形破坏区间能达到10m以上,且存在较大的深部拓展,整体围岩变形稳定用时需达到80d以上,同时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明显高于巷道两帮收敛量,对生产安全威胁较大。c)巷道所用的锚杆及U型钢可伸缩支架等支护组件多次出现屈服破断的情况,其中部分锚杆达到承载极限发生屈服破断,部分锚杆因周边围岩破坏造成整体锚杆性能降低,乃至出现整体失效的情况,而U型钢可伸缩支架则因支撑力较小,多次出现失稳破坏的情况。针对上述巷道变形破坏现象,开展针对性探究,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矿井井田范围内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较高,特别是围岩中多含有砂质泥岩,有着较强的流变特性;b)巷道围岩破坏深度较大,锚杆锚护深度较小,锚杆支护存在失效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力;c)巷道各支护构件无法连接成整体,不能充分发挥整体支护的效果。

2.2支护强度无法达到要求

在13121回风巷进行了锚杆锚固性能、预紧扭矩转换测试和锚索预应力损失测试。原支护方案下,锚杆扭矩200N·m时,锚杆初始预紧力约30kN,扭矩提高至400N·m,初始预紧力超过60kN;锚杆锚固力可达到210kN,达到锚杆杆体的破断载荷;锚索预应力损失为30%。另外,锚杆、锚索初始预紧力较低,无法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主动作用。两帮初期支护强度不足,变形破坏严重,进而造成顶底板变形加剧,是造成围岩整体失稳的关键。

3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支护优化的有效策略

3.1超前支护设计

超前支护设计为:头、尾超前20m加强支护。巷道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4m长π型钢梁支护,15421工作面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Φ600mm尼龙柱帽。沿巷道布置两排单体液压支柱,排距为2100mm,柱距1200mm、距煤帮700mm;共支设34根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如果发现顶板下沉超前支护段更换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3m长π型钢梁支护。具体控制要求为:两巷超前支护的单体支柱必须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超过±100mm,初撑力不低于11.4MPa(90KN)。三用阀方向一致,与顺槽平行。两巷超前支护的支柱、π型梁、柱帽,采用防倒防坠装置、硬连接两端与单体连成为一整体,防止倒柱伤人。硬连接距底板1.6m安装,硬连接时一定把锁扣锁好,每根硬连接调成一个水平、防止倒柱伤人。

3.2工作面安全出口管理策略

超前20m范围内,巷道净高度不低于1.8m,行人侧宽度不小于0.8m,每班设专人进行清理、维护。要求巷道支护完好,无失效、无自降支柱,无零皮片帮、无浮煤矸堆积,严禁堆放任何闲置废旧物品和设备。

3.3提高顶板初期支护预应力和支护强度

对支护构件施加高预应力,增加主动支护效果和锚杆支护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应力值,使有效压应力区覆盖整个顶板,形成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锚杆的主动支护作用,保证开挖时围岩初始承载能力,降低初期变形。顶锚杆预紧力由200N·m提高至400N·m,顶锚索初始张拉由200kN提高至300kN,通过加强托板、钢带等构件实现锚杆预应力的扩散,扩大预应力的作用范围,提高锚固体的整体刚度与完整性。

3.4高应力煤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现场探测分析了深井煤巷围岩松动圈发育特征,巷道围岩受高应力作用效应明显,围岩碎胀变形范围大,变形持续时间长、支护难度大,呈大松动圈发育特征。(2)为改善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提出了微梯形断面形状设计方案,力学结构分析表明微梯形受力小于矩形巷道,有利于增加巷道的抗冲击性,具有更好的围岩稳定效果。(3)采用FLAC3D进行了矩形与微梯形断面对比分析,表明微梯形巷道应力集中、塑性区发育范围及围岩变形量相较于矩形煤巷均有所减小,微梯形巷道断面有利于巷道围岩稳定性。(4)现场进行了微梯形巷道试验,顶板采用锚网带+锚索梁联合支护方案,帮部采用锚网带支护,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好,能满足回风大巷长期稳定要求。

3.5高压深孔渗透注浆

在低压浅孔充填注浆完成后,进行高压深孔渗透注浆,其与低压浅孔充填注浆采用同一注浆管,注浆前可采用钻机进行扫孔,孔径为Φ28mm,扫孔深度为2000~2500mm,以钻孔揭露充填体为终孔线。通过高压深孔渗透注浆,一方面可扩大注浆加固范围,另一方面高压注浆可提高浆液的渗透能力,改善注浆加固效果,而不会导致喷网层的变形破坏,并可对低压浅孔充填注浆加固体起到复注补强的作用,从而显著提高注浆加固体的承载性能。采用单液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使用P.O42.5,水灰比为0.8~1.0,水玻璃的掺量为水泥用量的3%~5%;为提高水泥浆的可注性和早期强度,建议添加萘系高效减水剂,其添加量为水泥用量的1%左右。

结束语

深部巷道在支护过程中,在借鉴浅部巷道支护的基础上,应当注意巷道各个支护构件之间作用的协同性。同时,还应当巷道围岩自稳能力较好地发挥出来,这对于提升巷道支护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飞跃,张伟峰,赵大震,李栓杰.深部巷道循环进尺模拟优化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8,29(06):37-45.

[2]赵万里,杨战标.深部软岩巷道强力锚注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8,46(12):92-97.

[3]魏夕合,王平,翟潘,蒋敬平.深部软岩巷道失稳原因与高强全锚注支护试验[J].煤矿安全,2018,49(11):69-72.

[4]李旭锋.深部大变形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8(10):9-10+170.

[5]李铁良.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模拟及应用分析[J].山西化工,2018,38(05):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