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9
/ 2

个体化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曹艳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分析个体化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采用个体化整体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整体护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当人的头部处于某种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性眩晕,并伴有耳震和自主神经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工作,部分老年患者易因眩晕而摔倒,导致外伤或骨折[1]。因此,为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必须进行耳石复位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效果不显著,为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给予个体化整体护理,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75例,男30例,女45例,平均年龄(50.23±10.84)岁;观察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平均年龄(52.05±9.4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宣传、基础护理知识普及、药物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整体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复位前护理。①评估病情:入院后,医生根据病史资料评估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持续眩晕时间及特点,在出现眩晕期间有无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询问患者第一次出现眩晕时间及出现症状周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重度患者伴随有呕吐等症状,医生建议患者进行止吐、镇静后进行复位护理。②药物准备。纸巾、吸痰管、救护车等。③宣传疾病相关知识,护理前嘱患者排空小便,并告知家属及患者在复位过程中或复位后会加重眩晕,让患者有心理准备。

(2)复位中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调整患者体位,让患者在最舒适的情况下进行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观察患者眩晕及眼震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呕吐症状,应立即停止护理。护理人员应轻拍患者背部,帮助促吐。

(3)复位后护理。①休息。在复位治疗结束后,患者保持端坐状态休息20分钟即可。如果复位治疗结束后,患者无眼震症状,可自行进行休息。年龄超过65岁患者建议健侧卧位休息3d。如果患者在接受多次治疗后仍有眼震症状,在休息期间采用强迫患侧卧位。②活动。在复位治疗结束后,鼓励患者进行日常活动,但是禁止开车。因为适当运动能防止耳石再次沉积,促进耳石碎片溶解。③饮食。复位前,以少食或进食为主,防止治疗期间出现呕吐。复位后,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清淡为主。④用药护理。老年患者、多次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短期内复发患者应给予适当药物治疗,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及止晕处理。

疗效标准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痊愈:眩晕或眼震症状完全消失。改善:眩晕或眼震症状缓解,但是并未完全消失;无效:眩晕或眼震症状无改善。有效率=(痊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有效率用(%)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据数据显示,观察组整体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痊愈

改善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75

48(64%)

8(10.67%)

19(25.33%)

56(74.67%)

观察组

75

70(93.33%)

3(4%)

2(2.67%)

73(97.33%)

χ2

-

25.628

0.985

21.324

21.324

P

-

0.001

0.321

0.001

0.001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临床表现为在某个特定体位,如躺下、坐起、仰头取物、低头、转动头部或翻身时出现短暂眩晕,且眩晕时间持续时间小于1min。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原因可能是原发性,也可能是继发性,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但是目前尚不明确原发性发病机制。此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其中好发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着增长。在临床上治疗方法首选耳石复位法治疗,同时可配合必要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是部分患者在复位治疗结束后,未针对病情状况进行有效护理,在休息过程中未限制休息体位、饮食不节制、未配合药物治疗等,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

为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必须实施有效护理[2]。常规护理重在宣传疾病知识、药物指导、和普及基础护理技巧等,其护理效果不显著。因此必须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改善眩晕及眼震症状。

个体化整体护理,包括复位前护理、复位中护理及复位后护理,贯穿治疗全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提供专业化护理,时刻关注患者眩晕、眼震、呕吐等情况,一旦出现呕吐情况应立即停止复位,在呕吐结束后再进行复位治疗。治疗结束后,医生根据治疗情况给予相应指导,降低疾病复发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

通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实施个体化整体护理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又玮,鞠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9,32(02):76-77.

[2]孙利兵,杨捷,等.个体化整体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7):876-880.

[3]雷夏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治疗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384(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