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9
/ 2

心理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林瑛

福建省 三明市第一医院血透室 3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到我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34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4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相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前言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其可以显著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时间[1]。由于血液透析无法完全代替肾脏,患者可能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受疾病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影响到治疗效果[2]。对此,在实际中,必须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到我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男、女分别为16例、18例;年龄下限和上限分别为22岁、71岁,平均年龄为(46.8±3.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分别为26例、2例、5例、1例;对照组34例,男、女分别为15例、19例;年龄下限和上限分别为21岁、72岁,平均年龄为(47.2±3.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分别为25例、1例、6例、2例。不同组别患者基线资料相对比,P>0.05,能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如皮肤清洁护理、饮食干预、健康锻炼引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心理疏导,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治疗时间比较长,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让患者可以理性的面对疾病,指引患者用放松的心态面对治疗。(2)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个体经历、受教育水平、日常生活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也有所不同。所以护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引导策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满足患者对于疾病信息的需求,便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改善患者预后。(3)支持性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身体情况,为患者简单的讲解病情发展情况、预期治疗效果等,并引导患者注重饮食调理。护理人员还应该指引患者家属多关系、爱护患者,通过各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支持,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判定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变化状况,同时,通过SF-36生活量表判定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涉及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24.0统计软件包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通过(5ec37209642e8_html_335c590f0f6f61ad.gif ±s)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若P<0.05,则代表统计学差异明显,有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状况

详见表1:

1: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变化状况5ec37209642e8_html_335c590f0f6f61ad.gif±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34)

62.3±4.1

39.8±2.7

61.4±3.8

40.2±4.1

对照组(34)

62.0±4.0

51.3±2.8

61.1±3.5

52.3±3.8

2.2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

详见表2:

2: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5ec37209642e8_html_335c590f0f6f61ad.gif±s,分

组别

躯体疾病

生理机能

健康状况

社会功能

情感智能

精神健康

观察组(34)

58.5±17.2

59.7±16.2

55.6±17.1

72.6±16.3

54.2±15.4

77.6±19.5

对照组(34)

39.1±17.5

38.4±17.4

40.6±17.2

50.7±17.1

36.5±13.6

52.1±16.1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其可以有效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患者而言,其长时间受到疾病影响,加上血液透析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并发症,同时患者长时间治疗会加大家庭经济负担,在诸多因素下患者很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包括焦虑、抑郁、绝望等,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削弱了患者生活质量[4]。所以在血液透析期间,护理人员必须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9.8±2.7)分、(40.2±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证明,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绪。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证明,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在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中心理护理措施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冬梅,张三秀,刘建红.心理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16):175-177.

[2]杨成玉.心理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57,60.

[3]吕艳丽,南喜茹,符少华.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6):126-127.

[4]张蒙蒙,汪长胜,胡岩静,等.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3):2538-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