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究

钟瑞坤

内江市中医医院 四川省 内江市 641000

【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中药治疗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与基础。随着中医药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中药炮制机制研究得到发展与进步。目前,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主要以药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化学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对中药炮制前后成分变化进行探究,以达到增效、减毒、缓性、生熟异治等目的。随着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转化、肠道吸收转运、现代科学技术等应用到中药炮制中,拓宽了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思路。本文通过对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加深对中药炮制机制的认识,为其研究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药炮制;炮制机制;研究思路;研究进展

《神农本草经》中明确指出:“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合用也”[1]。中药在经过加热、水浸、治削、酒炙等处理后,理化性质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以满足疾病治疗用药需求。因此,掌握重要炮制机制,提高中药炮制质量是促进中医药学科学发展,增强中药疗效的重要手段。而通过重要炮制机制研究能够加强对中药炮制的认识,更好指导炮制工艺改进,促进中药炮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分析

1.1中药炮制机制中的“增效”研究

“增效”主要是指通过药材炮制增加药效,达到“药到病除”目的。例如,栀子在炒制过程中,随着炒制温度的提升,其中的藏红花酸糖苷成分将发生变化,即苷元藏红花酸数量增多。而苷元藏红花酸的凝血作用显著。因此,栀子炒制可增加栀子止血效果。又如,玄胡索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碱,具有活血、散瘀、止痛等功效,是治疗心腹腰膝痛、产后血晕、跌打损伤的关键药材。而在通常情况下,玄胡索中的生物碱不溶于水,需要经过炮制发挥药效。而研究发现[2],醋制玄胡索能够增增加药物中生物碱的溶解度,加之醋具有理气、止血等功效,可进一步提升药效。

1.2中药炮制机制中的“减毒”研究

“减毒”主要是指通过药材炮制消除或减少药物毒性,克服药材毒副反应,提升用药安全性、可靠性。随着重要炮制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形成多种有效减毒方法。例如:甘草作为“众药之主”其药用价值显著,包括健筋骨、除咽痛、通经脉、除邪热、养阴血、止渴生津等。但甘草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头尾尖端去除,达到“去芦减毒”目的。又如,乳香具有消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效,对心腹疼痛、跌倒损伤、风湿痹痛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由于乳香主要由树脂、挥发油、树胶等成分构成,在未经炮制之前含有的有毒挥发油,容易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3]。经煮制、炒制或醋制后,能够有效消除部分有毒挥发油,克服乳香毒副作用。

1.3中药炮制机制中的“缓性”研究

“缓性”主要是指通过药材炮制减轻药物刺激性,使药性更为缓和,在不损伤患者系统、器官功能的情况下,发挥药效,达到疾病治疗目的。例如,栀制人参、麸炒苍术、麸炒白术等均能减轻药物燥性,使其药性得到缓和[4]。与此同时,根据缓性原理,在炮制含有挥发油类中药时,应注重温度变化对挥发性成分存在的影响。通常情况,随着温度提升,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会减少,影响疗效。对此,在火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时间与温度,或尽量不用火制法炮制。

1.4中药炮制机制中的“生熟异治”研究

“生熟异治”主要是指通过药材炮制使药物功效发生改变。例如,炉甘石是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碳酸锌是其的主要成分,经煅后碳酸锌可转化为氧化锌,从而使炉甘石具有消炎、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皮肤创伤。又如,生石膏性凉,具有一定的解热退热作用,生石膏内服也可增加血清内钙离子浓度,达到肌肉痉挛缓解目的。而煅石膏具有生肌、收湿的作用。

2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思路分析

2.1基于化学成分分析的研究

化学成分分析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对探究中药增效、减毒、缓性等存在重要影响。以地黄炮制机制研究为例,地黄为四大怀药之一,其临床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众多学者在对其炮制机制进行分析时,应用了化学定量与定性分析法。通过探究化学成分变化,确定药理变化,找到最佳炮制手段。例如,王宏洁、金亚红(2008)等学者在《鲜、生、熟地黄药材中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比较》中通过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发现地黄中的毛蕊花糖苷经炮制后含量发生改变,地黄中的5-HMF随着地黄蒸制时间的延长,含量也随之增加;温学森、杨世林(2004)等学者在《地黄在加工炮制过程中HPLC谱图的变化》中通过化学定性分析,发现熟地黄经炮制后会发生脱半乳糖或脱果糖反应,改变熟地黄药效[5]

2.2基于生物转化分析的研究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能够改变药物药性,达到中药炮制目的。例如,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对红花进行生物发酵炮制能够提高红花的氧化作用,达到增效目的。

2.3基于吸收转运分析的研究

中药在机体中的吸收与转化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对此,在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过程中,引入药代动力学理论、组织代谢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如微波技术、气质联用技术、质谱分析技术、生物学技术)等,能够解决中药代谢吸收问题、辅料添加问题,提升药材药效。

3结语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是掌握中药炮制原理,进行中药炮制工艺改进以及推动中药炮制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中药炮制机制研究已经在增效、减毒、缓性、生熟异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并针对代谢吸收、辅料应用、工艺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化学成分分析、生物转化分析、吸收转运分析等多元化研究思路。随着中药炮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医药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田刚强.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思路探讨[J].光明中医,2020,35(03):463-465.

[2]毕胜,谢若男,金传山.中药饮片炮制机制研究方法概述及展望[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06):89-92.

[3]周逸群,李瑞,贺玉婷,等.中药“炒炭存性”炮制共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超分子“印迹模板”表征技术的提出[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9):4293-4299.

[4]吕东方.微波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8):149-150.

[5]陈志敏,胡昌江,郑午,等.代谢组学在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概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02):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