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的应用研究

艳飞 黄亚玉 舒雅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探究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24例,按照抽签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宫缩痛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时间以及子宫入骨盆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仪;盆底训练

初次生产的孕妇由于分娩经验不足,再加上生产之后很多器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如果这段时间里初产妇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很容易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并进一步影响初产妇的康复状况[1]。其中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能够对产妇进行持久干预,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进一步降低初产妇生产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提高初产妇的康复效果。因而本次研究以124例初产妇为例,使用对比的方式探究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24例,按照抽签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观察组:年龄24~33,平均(28.50±2.25)岁。对照组:年龄23~36,平均(29.50±3.25)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的年龄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让初产妇注意保暖,勤换衣服;对初产妇进行乳房清洁;遵医嘱展开各项护理措施。

观察组:展开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1)康复治疗仪:初产妇产后第1天,使用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叮嘱初产妇排空膀胱,并保持仰卧位,将局部皮肤清洁;设置仪器工作程序,在初产妇乳房处以及及骶尾两侧各贴2个乳房治疗片与2个腹部专用贴片,用治疗巾覆盖,使皮肤与电极片进行有效接触,20分钟1次,1天2次,1周3次,连续干预4周。(2)盆底训练:初产妇在产后第7天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初产妇采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分开,缓慢深呼吸的同时经历收缩肛门以及尿道,保持10秒,直达出现盆底肌上提的感觉,然后再放松呼吸;1组30次,1天3~5次,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的康复情况,护理指标主要有宫缩痛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时间以及子宫入骨盆时间,指标越低代表产妇康复情况越好。

(2)对比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指标主要有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康复情况

观察组初产妇护理后,出现宫缩痛、泌乳始动、恶露以及子宫入骨盆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康复情况比对照组要好,P<0.05,见表格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后康复情况比较(5ec1f3e8474f0_html_bc68ebbd51fdfe9d.gif ±s,分)

组别

例数

宫缩痛时间

泌乳始动时间

恶露时间

子宫入骨盆时间

观察组

62

2.08±0.27

15.26±2.37

6.24±1.02

7.69±1.21

对照组

62

3.98±1.20

26.61±5.58

10.41±2.41

12.85±2.76

t值

12.16

14.74

12.54

13.48

P值

0.00

0.00

0.00

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初产妇护理后出现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格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子宫缩复不良

子宫脱垂

痔疮

总发生率

观察组

62

0(0.00%)

1(1.61%)

1(1.61%)

2(3.22%)

对照组

62

3(4.83%)

5(8.06%)

5(8.06%)

13(20.95%)

X2

7.24

P值

0.00

3 结论

康复治疗仪主要是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并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更好地促进患者产后康复的情况[2]。而盆底训练能够根据产妇产后的实际情况训练盆底肌肉,加强产妇盆底肌张力,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3]。所以对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能够有效加速产妇乳汁分泌,并缩短泌乳始动的时间,进一步加强母乳喂养的水平,在利用盆底训练促使初产妇局部血液的循环,缩短初产妇恶露排出的时间,减轻初产妇产后宫缩疼痛的情况。且对初产妇进行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能够满足初产妇产后的护理需求,缓解初产妇生产后的焦虑状况,进一步促进初产妇生产后的康复情况[4]。对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应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后,观察组初产妇出现宫缩痛、泌乳始动、恶露以及子宫入骨盆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初产妇护理后出现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以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初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束文.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17):181-182.

[2]祝馥兰.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08):131-132.

[3]罗婧.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06):178-179.

[4]方蘅英, 蔡文智, 励建安, et al. 护理人员ICF通用组合的认知和行为调查[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 21(11):1348-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