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2

浅析 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

窦海波 张代桥

平度市中医医院 , 山东 平度 266700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支气管扩张症,分析利用CT影像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是选择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64例,分别采用X线片检查和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X线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43.75%,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扩张症,临床上可采用CT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有良好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临床;作用

在临床上,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肺部疾病,是,该疾病导致患者的气道发生不可逆扩张。该病有较多的发病诱因,其中以支气管的管壁弹性成分和肌肉破坏为主要的病理基础,进而造成管腔不可逆的变形和扩张。在该病的诊断中,手术病理准确性较高,但有创伤性,操作不便。此外就是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包括X线片、CT影像等方法。本文从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抽取医院收治支气管扩张症患者64例,研究了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抽取医院收治支气管扩张症患者64例,其中选取了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7~79岁,平均年龄为(48.6±5.3)岁,病程在2~8年,平均病程为(5.9±1.2)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其中有27例柱状型病变、19例囊状型病变、10例混合型病变、8例静脉曲张型病变。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咯血、发热、咳嗽等,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进行X线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X线片检查中, 使用50kW的X射线机, 设置参数为320mA电流、90kV电压, 常规胸部正侧位片。多层螺旋CT检查中, 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16排螺旋CT扫描仪, 让患者吸气后屏气, 从肺底向肺尖快速扫描, 时间在7~9s。设置参数为1.5mm层厚、1.5mm层距、283m A电流、110k V电压。CT扫描仪检查详细如下:检查前,指导患者做适量的吸气以及屏气训练。检查时,协助取仰卧位,选择16排螺旋CT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SOMATOM Scope)。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于屏气期间利用CT扫描仪对患者施以快速扫描,从肺底到肺尖,设计扫描时间为7~9s,管电压为120kV,间距为1.25mm,管电流为400mA,螺距为1.35mm,扫描层厚为1.25mm。图像数据上传到工作站中,建立二次薄层图像,设计重建层厚1~2mm。完成扫描后,部分患者予以多平面重组。对照组采取普通CT扫描法,设置管电压为120kV、扫描时间为2.8s/层、管电流为100mA、扫描间距为10mm、扫描层厚为10mm。两组都由医院中具有丰富经验的2名阅片医师审阅患者CT扫描的结果,并经综合分析后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1.3评价指标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 对比X线片和CT检查的准确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X线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43.75%,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X线片检查与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对比[n(%)](n=64)

组别

柱状型

囊状型

混合型

静脉曲张型

总计

X线片

12(18.75)

8(12.50)

4(6.25)

4(6.25)

28(43.75)

多层螺旋CT

24(37.50)

18(28.13)

8(12.50)

6(9.38)

56(87.50)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来看,支气管扩张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比较常见,是一种多发获得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较多症状,如咯血、发热、咳嗽等,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收到了严重的影响。在临床上,主要可以采取支气管造影、手术病理、X线、CT等方法进行诊断。其中,支气管造影和手术病理都是创伤性操作,手术比较复杂,患者需承受较大痛苦,耐受不良好。另外如果没有处理妥当,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对造影剂的向吸入,发生医源性纤维化,进而影响患者健康。因此,临床上主要采取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作出诊断。

现阶段,我国罹患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比较多,本病主要由近端中等大小支气管管壁肌肉和弹性成分受损所致,可引发管腔不可逆扩张以及变形的情况,从而引发了支气管扩张症。因此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创伤,所以,临床医师需要采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对患者进行诊断。

一直以来,胸部X线平片、普通CT检查以及造影等都是支气管扩张症的主要诊断方法,能通过对患者施以影像学定性定位分析诊断的方式,对其病情作出判断,并能为患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但有报道称,胸部X线平片缺乏具有特征性的征象,从而比较容易引发漏诊问题。造影检查为有创检查,能够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使得患者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近几年来,随着CT检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排螺旋CT因具备三维重建以及高分辨率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医学专家和学者的青睐。并且,CT影像学检查法还是一种准确、无创以及快速的诊断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相关研究表明,高分辨率CT能明显提高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但只能显示轴位图像,不能将小内径支气管扩张清楚地显示出来,而多排螺旋CT则正好弥补了该缺陷。

而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方法,能够对支气管扩张,以及管腔内部情况等进行多平面、多角度的展示,并且明确鉴别肺部组织囊性病变等,效果显著。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能够对疾病特征性表现进行不同层面、不同层厚的显示,根据不同病变程度,也会得到不同的CT影像,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本文研究发现,X线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43.75%,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差异显著(P<0.05)。X线片检查中,容易发生重叠型影像表现,因而对于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存在问题,影响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能取得高于X线的整体诊断准确率,并且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变类型也能够准确鉴别,漏误诊率较低。这是由于多层螺旋CT在对病变程度、病变位置、病变范围等内容的显示上,要比X线有更高的清晰度,特别是在诊断中运用薄层扫描技术,能够体现出更明显的优势,使诊断率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临床上利用CT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较高,检测效率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孟繁盛,王光丽.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作用探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112.

[2]周海龙.探讨CT影像诊断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46-48.

[3]陈巍,邹金钊,陈明.CT影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及准确率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