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

单桂莉

宁夏海原县郑旗中学,宁夏 ·中卫 755299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通过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课堂教学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从围绕挖掘课本材料,构建开放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精心置疑设问;围绕核心知识,优化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Abstract: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story teaching, cultivates and improves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history discipline. The study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discipline in classroom teaching can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history discipline ability from three aspects: constructing open classroom by excavating textbook content,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 and carefully questioning, optimizing teaching design around core knowledg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disciplines of students.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Keywords: core literacy of disciplines;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1 引言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背诵、听写、默写、应试似乎就是历史课的全部。诚然,在一线教学中,存在部分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不到位,课堂提问缺乏深度思维、针对性和启发性不足、要求不明确的现象,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颇为缺失。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变成了狭隘的背诵知识点、复述教材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时空观念混乱、史料实证意识不强、历史理解能力低下等。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一方面说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一些陈旧观 念和习惯倾向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的转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2 挖掘课本材料,构建开放课堂

以初中部历史教材为例,教材的每一课中,除正文外,还设有辅助部分。课文前设导言,课文旁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人物扫描、问题思考等栏目,课文后设有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这些栏目的设置补充和完善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展现了真正的历史;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历史学习更加鲜活;丰富了课程资源,有利于更好地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部编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师要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型学习等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发展[1]

整合学习内容。在历史教学中,课程整合强调教材内部知识的整合、不同学科间内容的整合以及文本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教师除了要重视教材内部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还要重视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学科整合的理念加强部编教材内容的综合呈现,引导学生将书本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发挥历史学科的现实导向功能。

3 创设教学情境,精心置疑设问

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是指运用典型的历史情境材料创设历史问题。现行的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按通史编写,教材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主干知识叙述简略,缺乏充足的史料说明。学生缺少通过历史材料对历史现象分析、质疑、判断、概括等思维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如利用歌曲和影视片段再现历史;利用形象的图片和直观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人物情景,使学生熟悉历史人物;创设事件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氛围中。

历史情境模拟也是情境教学的方式之一,角色的情景模拟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例如,在学习部编七年级历史第 8 课《百家争鸣》这一课时,笔者就尝试了历史情境模拟教学。首先,为了使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有血有肉,笔者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阅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的有关资料

[2]。其次,做好角色分工。分饰不同角色学生要了解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他们的主张。再者,安排一些学生扮演诸侯,让学生决定选择哪个学派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说一说为什么。课堂上,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诸侯王纷纷点评。在热烈的争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各家的代表思想,也提高了他们合作探究能力。又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女皇武则天是一个争议的人物,她掌权时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任用酷吏的现象。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编写一个关于武则天统治时期所做的贡献及朝廷内部争斗的相关情景剧,并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表演,对武则天进行演绎。

4 围绕核心知识,优化教学设计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可能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理解僵化的状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旨的课堂教学,则能够启迪学生成为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为把核心素养真正渗透到教学中,必须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学习七年级历史部编教材《动荡的春秋时期》这一课为例,笔者首先利用历史典故,激活学生学习兴趣[3]。在导入环节后,笔者通过“一鸣惊人”“楚王问鼎”这两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其次,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材料感悟、知识归纳,结合理论认知,学习主干知识。紧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此时周王室衰微的具体表象,随即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时,教师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旁观学生体验和建构知识,让学生会学。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提炼、归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更深层次地理解该课的核心知识,获得更多的真实体验,收获学习成果即学习的效能感。

5 结语

教学中,教师简明生动的语言、深刻的分析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契合了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心理需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呼应,出现了师生之间真正的思想互动和心灵交流,正可谓“娓娓叙述历史,殷殷寄情现实”。

参考文献

[1]缪洪明.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9).

[2]李琼.基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8(z1).

[3]张帆.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8(2):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