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张尧

淄博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发展中,各类型工程项目频繁增加,施工现场的扬尘产生量也在大幅度增加,其污染问题不断显现。因此,本文在剖析城市扬尘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在优化的基础上高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促使城市施工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统一。

关键词: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措施;优化

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道路设施日益发达,人们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出行更加便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扬尘污染问题愈发突出,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技术加以解决。

1扬尘概念及特点

扬尘被认为是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排放中的最主要污染物。通常将其定义为:各类源排放的颗粒经干湿沉降后从地面产生的二次悬浮微粒。例如,城市建筑工地、垃圾堆、农田耕作等颗粒物都是扬尘或地质材料尘。从来源看,扬尘又分为单一尘源类和混合尘源类,前者是指不含其他种源类排放的某种源类排放的颗粒物,如建筑尘、土壤风沙尘;后者则是指自然尘源类和人为尘源类直接排放到城市大气中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后再因风力或人力扬起进入到大气中的颗粒物。如道路、料堆以及建筑工地等。

从扬尘的来源及构成来看,其主要呈现如下特点:(1)属混合源类。城市空气中的扬尘并非是单一源类,是由不同单一尘源类的颗粒物混合组成的混合源类。(2)形态及化学组成不易变化。从城市大气中的扬尘组分来看,其虽然是由不同单一尘源类颗粒物组成的混合源,但其单一尘源类颗粒物的形态以及化学组成不易变化。(3)扬尘既是排放源又是颗粒物接受体。城市空气中的扬尘是单一尘源类颗粒物的接受体,也是城市空气中颗粒物的排放源,是构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排放源。(4)扬尘与单一尘源类属于共线性源类,但扬尘与单一尘源类的贡献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

2扬尘污染防治的现状

2.1污染源头管控难

一是随着地铁、道路等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各地区大型线性工地增多,此类工地建设工期长,时间任务紧,施工、运输等过程中的产生扬尘污染影响范围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防控难度大。二是为保障项目建设需要,目前县内仍有不少储备地块,分属不同单位管理使用,这些地块中黄土裸露问题多,面积大,监管难,特别是部分权属部门由于缺乏相关专项治理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监管治理。三是项目建设任务重,渣土运输夜间作业普遍,加之县域内渣土卸场多,外来运输车辆偷倒现象时有发生,审批和执法部门难以监管。

2.2主体责任落实难

一是一些涉尘企业、建设项目等在进驻县过程中,部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审核审批时,仍然局限于按照规定流程模式进行,没有结合蓝天保卫战等当前重点工作的相关要求,创新措施,强化现场督导,严把准入关。比如有些项目进场,不核准配套设施安装是否科学可用,只需按要求资料齐全、设备配齐,即可下发许可,造成企业、项目在后续履行主体责任时难以到位。二是建筑施工的防尘设施和降尘设施的建设是很关键的,在扬尘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数企业尤其是规模小、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全的建筑工地、涉尘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投入过多资金。此外,扬尘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也是扬尘污染管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仍普遍存在“惯性的、狭隘的、粗放的”环保观念,对扬尘污染防治认识不深,不懂法、不畏法,乱倒、乱挖、乱烧现象较多,任由污染发生。

3扬尘污染防治的对策

3.1进一步理顺关系明晰责任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建立健全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一是加强统筹监管。随着新一轮全面机构改革工作的完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三定”方案,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原则,为负有生态环境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制定扬尘污染防治责任清单,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集体用地、国有土地、其他闲置用地、以及渣土处置、房建项目、道路工程等在建工地和各级道路“控尘”方面的环境保护责任,按职责分工有序开展监督管理。二是突出行业监管。扬尘污染“治标”容易,反弹也容易,要想“治本”,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行业监管责任,从根本问题着手进行研究,探索解决之道,目前,不同区域(城区和非城区)不同类别的扬尘污染源都应明确具体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应“回归”主角地位,各镇街应按“属地原则”落实完成源头摸排、项目建设、日常巡查等属地监管任务。同时,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各行业部门应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对直接审批和已下放审批权限的主管业务要负有主要监管责任,督促落实扬尘防治责任。

3.2进一步突出宣传发动效应

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思想,持续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高密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做好社会宣传,利用报纸、标语、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加大扬尘治理宣传,营造全民共治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主题宣传。从行业部门、志愿者、年轻干部中组建队伍成立扬尘污染防治宣讲团,深入企业主体、人民群众中开展宣讲,提高全体对扬尘污染防治、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三是建立奖惩机制。搭建曝光平台,倒逼各责任主体履行环保职责。畅通公众举报渠道,建立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和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3.3完善扬尘治理制度体系

各级部门应陆续制定、修改和完善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以属地化管理原则为主,联合治理为辅,并将城市扬尘污染成效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细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和要求。如,制订道路积尘限定标准。把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到环保工作的重要议程,提高对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视程度。地方政府应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城建、城管、交通、工商、环保等部门加强对城市扬尘污染的综合治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管控以及排放过程的机理研究,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订城市扬尘污染政策法规提供现实依据,使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更加科学化、长效化和规范化。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扬尘污染高效控制至关重要,要全面、深入剖析城市的扬尘污染问题,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探索可行的思路、对策,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优化扬尘污染控制环节,在高效控制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城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在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过程中全面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构建和谐城市提供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新民,王文娟,李杰,等.我国城市扬尘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s2):588-592.

[2]刘曾可,彭思泽.工地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影响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130-132.

[3] 彭慧.城市扬尘污染的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195.

[4] 刘道坤.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及控制措施的优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6(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