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3
/ 2

浅谈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

魏龙

宁波市奉源水利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城市河道水生态环境对城市文明形象提升与和谐社会发展都有着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原则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河道治理;综合整治

引言

城市河道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修复需要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整体环境来开展,科学地应用先进的生态保护技术,并不断丰富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法和治理理念,建立系统、完善的河道生态治理体系,提升河道生态治理效果和治理水平,加快城市生态功能的恢复,使得城市环境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促进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

1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相关概述

1.1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作用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今,由于工业发展迅猛,工厂排放的大量污水未得到有效净化,导致河道污染严重,再加上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河道在水资源调控和利用中的功能,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把污水和污染物集中处理,能够有效避免水体污染现象的发生,同时充分净化水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控制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城市的建设还与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洪涝灾害,一旦防御工作不到位,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认真勘测相关的河道地形,以便及时排除诱发洪涝灾害的河道变化因素,同时,若是发现不利于灾害防御建设的情况,也要如实记录。相关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该区域河道变化情况后,结合降水特点,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河道情况,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避免灾害引起的生命威胁与财产损失。第三,发挥出河道流域的生态价值。除了防洪减排和治理污水之外,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还能够有效控制该区域内居民生产活动,并通过制定科学的开发计划保护河道结构和生态环境,维持河道流域的生态价值。另外,治理工作中还可以引进别的物种治理污染情况,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河道的抗污能力,发挥河道流域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

1.2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原则

河流综合整治不仅是提高水系统承载力和水环境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恢复与提升河流基本功能和打造滨河宜居城市的客观需求。在河道治理项目中应遵循的原则如下:第一,安全性原则。供水输水、防洪排涝等为河流治理的最基本功能,其次考虑人类活动、生态景观及环境保护等需求。第二,生态性原则。生态性是指整治工程以保证河流的良性循环为条件,从而满足各类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为实现河流的持续健康发展应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通过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维持水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水生动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第三,自然性原则。以维持自然性为基本原则的河流治理不仅有助于促进水系统的动态平衡,而且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的占有,提高水环境质量及其自净能力,这对于改善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沿河城市的宜居环境极其重要。第四,地域性原则。针对穿越城市区河流的整治,应考虑人们对亲近、回归自然的需求注重河道的景观功能,将河道景观和城市有效结合打造滨水宜居城市。

2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

2.1河道功能下降

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整体性规划,各种建设与工业生产破坏了河道的生态,使河道功能下降,对河道有严重污染的工业生产,大量的工业水排放到河道,直接导致河道规模不断减小和功能弱化,致使河道防洪和污水处理能力降低,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2.2河道淤积情况未得到改善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受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日益消退,由于很多河岸的建设能力有限,未加设护岸、堤身,导致河道无法满足防洪设计要求,尤其是具备通航功能的河道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会出现坍塌、凹陷等问题。除此之外,相关部门的河道护岸建设力度不足,严重影响着河道绿化情况,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河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的情况下,河道淤泥会不断增加,直接影响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

2.3河道水环境整体污染严重

水污染是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中长期存在且不容忽视的基本问题,应当作为我国开展河道治理和水污染控制的重要目标。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快速,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原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河道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越复杂,其破坏就越严重。例如,工业生产废水(尤其是化学工业生产废水)一旦排入河道中,通常会显著破坏河道水质,导致水生物大量死亡,此类污染水体治理难度和成本较大,技术要求较高。

3城市河道治理的改善措施

3.1结合实际做好护岸工程规划

河道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很多城市都是围绕河道进行建设与发展的,要想保证城市安全,则需要全面做好河道护岸工程规划,避免出现洪灾影响,保证城市安全稳定。护岸工程规划作为城市河道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要素,对河道情况全面了解,结合实际应用的效果,做好规划与设计工作。在进行河道护岸工程规划过程中,要不断强化管理能力,通过多种管理措施,为护岸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河道治理要有一定的水利理论基础,因此在进行河道护岸工程规划中,一定要有效结合好水利学科的专业性,掌握河流的具体情况,对河道河流方向和动能大小变化全面把握与控制,根据河道内地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对护岸工程规划内容提供真实参考依据。

3.2采取多元化治污措施

河道治理工作通过清除河流中的污染物,净化水源,不仅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也为河道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应该得到附近居民的大力支持。但现状却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常常将生活废弃物直接投入河道,以致治理过程中发现大量河流垃圾。因此要想保证治污措施的有效性,必须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知识宣传讲座等措施来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其次,针对不同区域的污染物和污水,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若是发现该区域的污染物以生活垃圾为主,就需要进行集中打捞,并借助管网及时拦截,避免扩大污染范围;若是在河流上游发现了水体污染,相关区域的负责人就要根据水源受污染的程度,采取专业的污水处理措施,再进行排放,减少对附近生态环境的影响。

3.3构建生态河道

在城市建设中,建设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研究,使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得到保证,将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构造生态型河道。要求建设单位在堤防建设及涉河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将生态、绿化及河道景观等设计元素融入河道建设中,使河道建设及符合防洪安全的特征,又能满足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其管理的规章制度,在管理基础上寻求和探索新的河道管理措施,并将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构建生态河道,要坚持将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其主要目标,对河道水体功能、生态功能构建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河道湿地、水体环境和滩地的改造。生态型河道的构建,为居民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保障,同时也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打下基础。

结语

一直以来,城市河道污染是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城市水环境质量。因此,人们要加强对城市河道污染的控制和对生态修复对策的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河道自净能力,恢复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的全面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肖琪.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现代园艺,2017(06):78-79.

[2]王文周,熊伟.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8,36(24):115-117.

[3]周兴虎,李永兵,陈政.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修复系统[J].江西建材,2017(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