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2
/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与对策

罗德芬

身份证号码: 46003319871011****

摘 要

建筑项目通常具有规模大、工期紧、施工人员组成复杂、施工环境差等特点,且施工现场中存在大量危险源,因此需要采用规范化与系统化的方法管理施工现场,避免建筑项目生产因素相对集中的区域发生安全事故。本文分析了管理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相关要点与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建筑产品建设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 现场施工 事故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家和人民对于安全事故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高,如何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工程。建筑施工现场作为一个相对安全事故高发区,由于施工现场有许多潜在和出乎意料的不安全因素和危险源,因而容易出现许多突发事故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就要求对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国家为了控制这类事件的发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了我国建筑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问题,如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施工生产环境差,工人工作量大,高空露天作业多,安全生产技术较落后等。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施工现场伤亡人员较多的情况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因此,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仍存在较大的生命威胁。这就要求施工单位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改善施工作业环境,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与资金的投入;施工人员要提高自己的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同时也要加大检查力度,要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本文将从建筑施工现场伤亡人员多的原因现状及应采取的措施对策来提供解决方案。

1 建筑现场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从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研究结果看,施工现场发生事故主要是由高处坠落, 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坍塌,车辆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以及爆炸等方面因素引起的。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发生频率如表1 所示。

5eba4f4c00ed4_html_bbf911716080e5e2.gif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因其施工工序繁多,且作业交叉,现场流动性强,如果仅仅依靠管理人员来维护现场安全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开始培养,然后再从施工现场的布置以及零件的摆放问题上着手,一点一滴为安全防护做好准备。以下是几点关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他们平时没有经过正规的安全防护培训,因此在施工中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并且违规操作。在日常所见的施工工地上,我们可以看见有些工地的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好安全帽,在高空作业中也没有做好防护措施,系好安全带,在操作中也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来进行,一味地依照自身经验和感觉来进行施工操作。他们这种缺乏安全意识的做法是对他们自身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们家人的不负责任,往往很多家庭的悲剧由此发生。

1.2 项目部没有做好安全防护

项目部没有专门拨款给施工人员购买安全防护用品,在安全预防、保险、警示等方面做得不够全面。同时还有机械装置的配备上也不够安全。施工组织为了节省经费, 并没给施工人员购买足够数量的安全帽、安全带、手套、防护面罩等保护工具设备,甚至有些工具还是循环利用; 另外一些大型常用的机械设备没有定期维修养护,出现故障也没有及时处理,诸多方面的疏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1.3 施工现场存在隐患

施工现场对于施工材料的运输以及摆放问题没有提前安排好,导致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从而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作业现场中临边洞口没有做好防护,预留孔洞、电梯井洞、楼梯口都没有采取防护措施,通道口没有搭建防护棚。另外,地下室照明光线不足,施工重地没有标志安全指示牌等等细小方面的隐患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

2.1 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太多,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对于自身保护的意识,具备能够自保的能力。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防护讲座,对施工人员培训安全防护知识,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来进行操作,并且正确佩戴好安全防护工具,避免因为人为的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这一项工作政府应该配合施工单位强制执行,定时进行检查测试,对于不合格者要实施重罚。

2.2 定期对机械进行维修养护

近几年,建筑事故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机械和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施工人员坠落或者被砸伤的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定期对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在施工运作前要仔细检查机械的零件是否有所松动,建筑设备类似脚手架是否扎稳扎牢,一旦在这项工作上出现疏忽就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2010 年9 月10 日,某工地由于起重机的悬臂断裂而导致人员死亡事故,其事故发生的技术管理原因就是未按规定对起重机进行日常维护,缺失对关键部件的检查。希望通过加强对安全技术的管理,能够避免这些惨剧的发生。

2.3 施工组织做好安全防护

首先, 施工单位应该利用围墙或者立网将施工场地与外界隔绝,采取全封闭防护措施,避免周围的居民以及行人受到干扰。其次,再将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进行三分离,做到生活和工作两不误。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雨水通道、线路架设、起重机位置选择, 以及大型机械回旋半径的规划等都要做好安全预防,同时在预留孔洞、电梯口、楼梯口和通道口要采取人防措施和安全隔离。另外,30 m 以上的外脚手架和安全挑架要设置全封闭的立网或者防坠落的平网。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设备也要齐全,同时还要设置标准的消防通道和安全通道, 在意外发生时能够让施工人员紧急撤离。

2.4 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与我们施工作业息息相关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的摆放问题是营造良好施工环境的一大挑战,所以要安排机械设备所处的位置,同时还要考虑机械设备回旋半径的安全防护,避免出现机械撞击施工人员的情况。而施工材料的堆放问题也要进行周密的规划,放置在较为安全的地方,如果堆放不合理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严重者还会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现场管理混乱,狭小的作业空间都会导致人与机械设备的触碰, 从而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分工分块地进行管理,高度整治施工现场,定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做到人与机械、施工环境的和谐相处,确保生产安全。

2.5 完善检查机制,加强检查力度,落实检查意见

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检查机制,同时要建立专项检查机制,针对台风、洪水过后等自然灾害,冬季、雨季、高温,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起重设备安装与拆除作业进行专项检查。项目部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除了定时检查外,还要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安全检查以查处安全隐患为主要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后,应由相关部门组织复查,清除死角,把危险隐患扼杀在萌芽中。

3 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技术管理,采取先进的理论管理体系,再结合规范的施工操作技术,加强对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着力减少我国建筑行业工伤事故的发生率,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安全是一项预防为主并且常抓不懈的工作,任何麻痹大意的观念都是要不得的,所以说安全工作没有窍门与捷径,只在于我们日常扎扎实实的工作当中。安全高于一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安全在建筑工程中始终是第一位的, 只有在人的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一切工作才有意义。总之,安全问题事关整个建筑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各个方面创新思路,认真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2013,(01):98.

[2]王跃军.刍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32):92.

[3]李亚仲.关于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