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城市易涝点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8
/ 2

关于 城市易涝点处理措施

陆志景

身份证号码: 440184198412270 ***

要:城市的易涝易洪位置是整个城市发展的痛点、难点,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就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笔者针对不同的城市易涝点类型进行分析,融合传统的改造技术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期望能对城市建设中易涝点的改造有所帮助。

关键词:内涝危害;易涝点;处理措施;海绵城市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高密度开发与大规模扩展,城市承受的雨水排放负荷越来越大,城市内涝越演越烈,平均每年有近两百余座城市发生内涝。“逢暴雨必涝”的现象也己演变成困扰中国部分大中城市的问题之一,城市内涝防治问题得到空前关注。不同的易涝点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对城市各种不同的易涝点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改造策略,是各城市提高内涝灾害防御能力的关键。

城市内涝的危害

城市内涝危害众多,首先城市内涝会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交通拥堵,交通工具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另外,交通瘫痪也会对城市产业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特别是会给物流行业带来巨大损失。

其次城市内涝会造成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房屋地基因积水而造成的损坏、财产因进水而造成的损失、施工场地停工而造成的损失等等。

再次城市内涝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会导致合流制溢流污染,还会因长时间浸泡垃圾等产生空气污染,并污染周边水体。并且城市内涝会在短时问内给城市带来较大的排水压力,当大量径流沿河道输送至下游时,会严重影响下游城市的行洪,给下游城市带来严重的排水压力。城市内涝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极其严重的,城市本身处在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体系之中,长期的淹水条件会对动植物生长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二、易涝点类型

2.1排水管道的功能性缺陷:排水管道的功能性缺陷主要体现在既往排水管径过小,设计标准偏低,雨水收集设施不足。我国的排水系统设计往往是重地上、轻地下。城市大多沿用苏联的设计理念,即满足现状排水要求前提下,节约投资,所以城市最初建设的排水系统管道直径往往较小,一旦发生暴雨事件,排水系统小能及时排除雨水。

2.2 雨污合流:在老城区的建设过程中,大都采用了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合流制在排水系统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长期占据我国排水系统的主导位置,合流制雨季易污染环境,也常因排水能力不足、调度不协调等影响排水,并且污水、淤泥等容易导致管道阻塞,降低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2.3地势低洼:由于地块位置属于城市的低洼地带,低于周边地势,导致雨水找不到出口,这种易涝点一般区域较为集中。由于考虑整个城市雨水系统的总体布局及造价的因素,不能因为某一个易涝点而影响整个城市的埋深,因此总有部分低洼地带的雨水管道坡度较缓或找不到出口,在雨季时不能雨水及时进行排出,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城市的痛点。

2.4管道的结构性缺陷:排水管道的结构性缺陷主要体现在排水管网老化、接顺不当、淤积、破损,导致雨水管道排水不顺畅,降雨时引起内涝团。具体有:因施工不当造成管道不能顺接入下游排水系统;因管理不当造成污水及各种垃圾进入雨水系统,导致雨水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堵塞,降低了系统的排水能力;因管材质量问题,造成管道破损;因管道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管道承受的负荷较大,造成管道破损。

三、城市内涝治理对策

3.1源头减排也即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LID)的建设,主要解决雨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水质及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问题。也就是雨水降落下垫面形成径流,在排入市政排水管渠系统之前,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将雨水渗透、净化和滞蓄,起到控制雨水径流产生、减排雨水径流污染、收集利用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如图1所示。

5eb4f73121ada_html_e643388da9cf3a3c.png

图1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3.2要加强城市排涝管理和机制建设

(1)加强城市排涝的信息化建设,排水管网作为基本公共设施,排水管网的建设方案、标准要制度化和公开化,对城市排水系统要进行状态评估和能力评估,对管网基础设施进行普查,完善基础信息,改变信息部门化、和条块分割现象,实现排水管网的规划和建设的系统性和空间连续性。

(2)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还要从管理角度加强改善排涝能力建设,比如城市防洪防涝应急系统、预警系统,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等;还要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民众宣传,城市外来人口多,要有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教育、信息发布等服务。市、区、县、街道、社区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应对体系,进行巡视,告知防水设施提前准备,包括一些地沟渠要临时开放。对停车场,重点交通结点,人员流动比较密集的地区,要专门配备人员进行指导监控。

3.3提高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维护强度

排水管网使用年限较久,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渗漏、错口、沉积等现象,同时城市开发、道路建设时大多不重视地下管网的改造,虽然城市发展了,但是排水管网还是老旧的管网,达不到新的发展要求。排水管网的老旧不畅通也是导致下雨时城市产生内涝的一个原因,因此要提高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使得排水管网可以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新开发地区,排水管网建设要先行,同时要加强排水管网的维护和疏通工作,引进新技术,实现排水管网监督的信息系统化,对排水管网实现现代化维护和管理。

易涝点整治方案

4.1管道的功能性缺陷改造

针对管道的功能性缺陷,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造。 一结合城市道路规划情况,对原有过小管道进行改造,对渠道进行清淤,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二是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采取生态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雨水径流,可以通过合理布局下沉式绿地,减少小透水的灰色面积,合理规划竖向高程来降低城市的易涝程度。同时可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如将雨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洒绿化用水、停车场洗车用水、冲洗道路用水等。若是在缺水的城市,处理后雨水也可以作为饮用水水源之一。也可以通过修建生态树池等方法补充地下水,恢复原有的水文循环。

4.2低洼地势改造

针对低洼地势的改造需要从细部方向着手,结合海绵城市

建设的理念,对低洼地带范围内的建筑进行改造,实施绿色屋顶,截流部分雨水。将区域内的排水沟改造为软化后的排水沟。将区域内的绿地改造为多个雨水花园,低洼地带的雨水花园要考虑由于区域内雨水没有出口,需考虑雨水花园在大雨时作为雨水调蓄池的作用,根据实际地势的高低,结合至少10年一遇的暴雨量,设置各自的溢水口,各个雨水花园可以通过软化后的排水沟进行沟通连接,对区域内雨水实现联动调蓄作用。雨水花园边界可采用石笼的形式,当石笼缝隙累计一定的土壤后还可自然生长绿色植物,达到生态与景观的良好效果。对于硬化地面可用透水砖进行铺装。尽最大努力的将雨水进行吸收并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净化,达到小雨不积,大雨不涝。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城市规划视角分析的内涝防治机制要秉承资源合理化应用的理念,从规划管理和法律规范的制约力度层面出发,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优化,应综合分析造成城市内涝的种种原因,改变原有的设计意识,确立先地下后地上的设计理念,综合传统的排水改造手段以及先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雨水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对地下管线、地面径流进行综合治理,还我们一个不逢雨必涝的城市。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J].建设科技.2015(01)

[2]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J]. 叶斌,盛代林,门小瑜.水利经济.2010(04)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水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 唐冬云.合肥工业大学.2017

[4]城市内涝成因及规划设计对策探析[J].杨旭宏.水利技术监督.2016(06)

[5]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王怀鋆.南方农机.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