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吴仁惠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卫生院 四川 成都 610505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并且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容易引发并发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足、低血糖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控制饮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达到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治疗期间患者也需要加强自我护理意识,加强自身运动,提高治疗信心,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因人而异的,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为典型症状,即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但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头昏、乏力症状,在糖尿病前期出现餐前低血糖情况。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加强自身对糖尿病的全面认识,了解高血糖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了相应症状,能够有自我护理意识,测量血糖并采用药物治疗。例如,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观察自身的视力情况和皮肤情况,若出现视力下降情况,需要到医院确诊是否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并及时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无法通过治疗治愈疾病,只能控制疾病,许多患者容易在治疗期间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过重,出现失眠、内分泌失调等情况,造成血糖水平升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自我调节,在思想上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正确看待糖尿病疾病,消除自身的负面情绪,谨遵医嘱,注意自身的血糖水平变化,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代谢紊乱情况,控制血糖水平接近正常范围,就能够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期间,糖尿病人需要控制自身饮食,了解糖尿病人平衡饮食的要求,提高对饮食的了解,达到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胰岛负担、纠正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目的,同时还能够维持患者的正常体重,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需求。针对青少年患者来说,需要在控制摄入热量的前提下,提供足够营养,满足患者的生长发育需求;针对成年患者来说,需要维持患者的标准体重,保证患者平时体力活动需求。在饮食中尽量少食多餐,降低胰岛负担,并且在医生治疗下,正确自我检测血糖水平,患者需要采用血糖仪对自身3餐前、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进行检测,能够引导患者自我监控病情变化,有效预防低血糖情况,若出现低血糖情况,需要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或食用葡萄糖溶液,从而有效防止患者心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加强自身运动,能够提高患者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强机体中胰岛素的敏感性,促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降糖药物用量,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负面情绪。在运动中,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参加剧烈运动,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设立不同强度的运动。在晚饭1小时后进行40min左右的运动,包括慢跑、游泳、广场舞、打球等。同时,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加强个人保健,注意口腔黏膜卫生,加强对皮肤和肢体的护理。针对糖尿病史较长的患者来说,需要注意自身血管和神经情况,注意足部卫生,保持足部干燥、清洁、在冬天需要注意保暖,多泡脚,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仅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血糖水平,还需要进行自我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期间糖尿病患者需要认真了解糖尿病疾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自我护理意识;在饮食上,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平衡饮食的要求,进行正确的血糖水平检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加强自身运动和加强个人保健,能够降低药物使用剂量,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