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表现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1

冠心病的表现和中西医治疗方法

王俊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646000

在现代化生活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了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肥胖等因素造成了冠心病的出现,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涉及范围较广,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引起,还可能出现炎症、栓塞等,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五种临床类型: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五种。

1 冠心病具体表现

心绞痛:心绞痛作为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会因为体力活动、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原因突发性的感觉心前区疼痛,疼痛多为憋闷感的压榨性绞痛,心绞痛严重的时候会朝着肩膀、臂膀等地方进行辐射,甚至小指与无名指都会感觉到十分明显的疼痛;在安静状态或者夜间,冠脉的痉挛同样会导致心绞痛。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首先表现为持久的胸部剧烈疼痛,呼吸和话语都十分困难,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而侧枝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无症状型冠心病:是无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亦称隐匿型冠心病。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枝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患者多属于中年以上,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其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与扩张型心肌病颇为相似,故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猝死型冠心病: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具不完全统计,在患冠心病的患者当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在首次发作时候表现为猝死。

2 冠心病的中西医疗手法

冠心病作为长期存在的疾病,在中医和西医当中都具有相关的医疗手段,在某些情况之下,使用中西医疗手法进行共同的治疗往往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西医医疗手法

西医医疗手法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药物治疗,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在西医药物治疗中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的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消心痛、硝酸甘油油膏、5-单硝酸异山梨酯,作为降低心绞痛患者疼痛发生率的基本药物,由于这一类药物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因此一般是在出现症状时候进行使用,症状消失的时候停止服用;抗血栓药物:抗血栓药物主要用于减轻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血栓堵塞,主要有阿司匹林、波立维、替罗非班等,为了防止血栓堵塞的发生,冠心病患者如果没有其他不能使用该类药物的疾病,应该长期使用;(3)纤溶药物:纤溶药物的作用和抗血栓药物作用相同,都是溶解血栓,保证血管畅通,但是一般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时候,属于应急性药物;(4)调脂治疗:调脂治疗适用于所有的冠心病患者,主要手段是首先着力于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习惯基础之上,提供他丁类药物,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降低胆固醇与生活习惯的搭配治疗,能够减少发病率。

中医医疗手法

冠心病在中医称为胸痹心痛,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分为阳气虚衰、痰浊阻滞、瘀血痹阻、久病入络,基本常用的治疗中药有丹参、葛根、红花、川芎等,现在的中医医疗方法具体如下:中医讲究调理为主,注重身体的状态恢复,因此首先的治疗手段就是对血压血糖等控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实现饮食清淡、适宜活动、作息规律等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身体状态,随后再采用一定药物进行辅助调理。(1)针对于气滞的胸痹心痛,中医采用疏肝理气方法,例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2)针对于痰浊阻滞情况,中医当中一般是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3)针对于瘀血痹阻的胸痹心痛,选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4)针对于久病入络的情况,中医当中一般采用中成药进行调理治疗,如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等。

西医医疗和中医医疗由于目的性的不同,药物和医疗手段往往是不同的,由于两者针对于不同的患病状况有不同的效果,在采用的时候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从而保证患者的冠心病症状缓解,但是无论是哪种医疗方式,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