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区线损治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7
/ 2

台区线损治理措施探讨

杨涛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中卫供电公司 宁夏中卫 755000

摘要:台区线损是台区变压器端到客户计量装置之间线路产生的损耗,台区线损的高低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效益,所以台区线损治理能力直接反映供电企业台区管理水平。供电企业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常态化治理台区线损,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措施开展线损工作可以提高该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台区线损;高损台区;负损台区;采集;计量;治理措施

引言

台区在输配电线路最末端,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用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处供电环境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供电企业的台区线损治理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当公变台区线损达不到合理范围内时,不仅对电网效益产生影响,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电力能源损耗。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讨合理有效的治损措施,有效降低台区线路损耗,减少线损不合理台区的数量,供电企业需要在该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1.台区线损治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台区线损异常分类

台区线损异常是指台区线损超出规定范围,目前供电企业一般将线损在0%-10%的台区认为是合理台区,超出这个就是不合理台区。其中线损高于10%的台区称为高损台区,线损低于0%的台区称为负损台区。台区线损的治理就是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将高损、负损台区线损治理到0%-10%范围内,使台区线损达标。

1.2导致台区线损异常的常因

1.2.1导致台区线损高损的常因

通常情况下的高损台区可以为两大类,即供电管理系统中各类系统档案、数据错误和现场供电计量采集异常,导致台区线损直接或间接异常。

管理系统中各类系统档案和数据错误一般是指系统客户档案和现场实际挂接台区不符;各系统档案数据没有贯通,系统档案不完整;系统中计量采集设备的数据冻结错误,导致统计电量和现场实际用电存在误差等。

现场计量采集异常一般是指计量设备损坏、接线错误、计量设备时钟错误等导致计量不准;采集设备损坏、采集设备参数设置错误等导致现场表计表码采集失败,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失败,系统电量冻结不完整;现场存在窃电、负荷不平衡和电网布局不合理等,导致线路自身损耗和人为损耗增加,线损出现异常。

1.2.2导致台区线损负损的常因

我们常见的负损台区常因和高损常因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供电管理系统中各类系统档案、数据错误和现场计量采集异常导致台区供电量少于售电量引发台区负损。其中常见的就是台区客户档案关系维护错误,即客户现场用电台区和系统维护的台区不一致,导致电量统计不准确。其次台区总表异常也是引起负损的常见问题,直接会导致台区供电量少计。还有就是系统冻结表码出现跳变等,使冻结表码异常引发台区线损变负等。

1.3台区线损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主要受到供电环境、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供电环境受到供电人口、自然环境、电网设施等影响,目前存在很多台区因用电环境复杂,电网布局不合理,窃电现象突出造成线损不合理;还存在有些台区在沟壑纵横的地方,供电半径大但台区负荷小,受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线路自身损耗较大,加之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台区线损不合理,治理起来难度较大;有些台区电网基础设施薄弱,线路老化、裸导线供电、供电电压不平衡等也影响台区线损。

管理水平主要是指台区线损治理过程中人员管理、制度管控、措施制定等综合管控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台区线损碎片化管理,即没有形成治理台区线损的整体计划、措施和管理思路。从一个点治理线损不合理台区,未从深度思考线损不合理的本质原因,不能以点到面形成一套治理体系。

专业技术水平主要是指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目前,台区线损治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专业理论知识欠缺和现场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供电企业正在进行配电网升级改造,强化公变台区供电能力,提高公变台区供电可靠性。同时,优化台区线损治理队伍结构,多举措改善供电环境,但上述存在的问题仍在一段时间影响着台区线损的治理。

2.台区线损治理的具体措施

2.1台区线损治理切入点

台区线损治理要从影响台区线损的因素和台区线损异常分类两方面切入,形成完整的治理体系。

台区线损影响因素已提到受供电环境、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要从改善供电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专业技术水平作为切入点,制定台区线损治理方案,减少上述因素对台区线损治理的影响。

台区线损异常分类也已提到分为高损和负损,一般情况下出现高、负损的原因较好分析,但个别情况下分析起来较困难,需借助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从高、负损台区分类治理作为切入点,归纳总结治理经验,实现一般情况下的线损不合理台区的精确高效治理。

2.2台区线损治理的措施制定

2.2.1从台区线损治理影响因素方面制定措施

从台区线损治理影响因素方面制定措施,已提到从改善供电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强化专业技术水平作为切入点,具体措施要从下面各方面制定。

关于改善供电环境,要结合政策和改造计划,进行供电台区升级改造,合理布局,以变压器为中心,负荷向四周均匀辐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换裸露导线,减少线路自身损耗。对台区计量采集设备进行维护,打造精益化管理的台区。对台区进行常态化普查,做到线路管理、表计管理、采集设备管理、客户档案信息管理更细化,提供良好的供电环境。

关于提升管理水平,要做到制度制定合理、人员管理到位、计划编制完善、协调能力突出。让台区线损治理人员提升台区线损治理工作的认识,做到制度约束。打造工作素质高的队伍,为台区配备工作能力强的线损管理人员,层级管理,并落实台区线损治理责任。

关于强化专业技术水平,要通过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强化线损治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疑难案例探讨分析、现场观摩学习等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线损管理人员现场实践操作能力。

2.2.2从台区线损异常分类方面制定措施

从台区线损异常分类方面制定措施,对高损、负损台区进行针对性分析、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

引起高损一般是供电管理系统中各类系统档案、数据错误和现场供电计量采集异常,还有窃电等外部因素。我们需要对系统档案进行排查,确保采集、计量等关键数据准确,同时做好系统的数据贯通,实现数据的唯一和准确,使系统计算线损不受影响。在保证系统基础数据准确的情况下,要到现场排查。台区排查主要从采集和计量两方面排查,排查工作要有系统数据支撑,避免做无用功。通过系统监测,如果系统数据冻结不完整,就需要到现场进行采集调试,补采缺失数据。同时对计量表计进行欠压排查和时钟对时,核对现场互感器倍率与系统的一致性,确保计量准确。对负荷进行排查,排除窃电因素和负荷不平衡因素。通过上述措施,一般情况下的高损问题都可以解决。

引起负损的原因常见是户变关系错误、台区总表异常和系统表码跳变。户变异常多发生在新增用户中,由于工作人员系统录入档案和现场实际不符,导致电量统计错误,通常情况下需将系统档案明细与现场逐表核对,将档案维护正确。台区总表异常多为总表失压、时钟错误等导致供电量少计引起负损,需要到现场更换表计或对时。表码跳变在系统中也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下要进行错误表码的修复,如果是表计问题的话,要进行更换。

3.结束语

台区线损治理是全面性的工作,不仅对专业能力提出高要求,也对管理能力提出高要求。降损提效是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要常态化抓起,制定有效措施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尹宝森.做好线损管理的七要素[J].农电管理,2009;

[2]王海青.农村供电所线损管理技术体系的运用[J].华北电业,2015;

[3]相得杰.“一台一档”台区线损新型管理模式探讨[J].农村电工,2015;

[4]刘向新.电力营销线损精益化管理策略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

[5]梁志刚.电力配电网线损的降损技术探析[J].电子制作,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