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南洼陷东部断裂 QD52井区地层划分及储层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1
/ 2

青南洼陷东部断裂 QD52井区地层划分及储层评价

陈玉美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 山东东营 257064

摘要:QD52井区位于青南洼陷东部断裂带,主力目的层为沙河街组,本文通过岩心岩屑分析,参考区域邻井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对井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并对储层及油气层进行了评价,为下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青南洼陷;沙河街组;地层划分;储层评价

0 引 言

QD52井位于济阳坳陷青南洼陷东部断裂带。青南洼陷是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东端的一个次级洼陷,北以青南大断层与青坨子凸起相隔,南与陈官庄-王家岗断裂阶状构造带和八面河缓坡构造带相邻,西为广利断裂鼻状构造带,东接青东凹陷,平面上呈北陡南缓中间凹,北西低、南东高、东宽西窄的近梯形状,在构造格局上是一个相对明显的洼陷。青南洼陷带北部的青南大断层是一条主控断层,在中生代后期至早第三纪活动强烈落差大,而南部断层活动弱落差小,因此形成了本区北陡南缓的箕形断陷湖盆。

1 地层划分

依据实钻资料、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结合邻井及区域资料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本井自上而下钻遇了新生界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沙河街组的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中生界。

(1)沙二段岩屑录井井段为灰色含砾细砂岩、含砾泥质细砂岩与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电性上,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低阻,自然电位曲线异常不明显,自然伽马曲线砂岩处为低值。

(2)沙三上岩性为灰色细砂岩、泥质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含砾细砂岩与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电性上,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低阻,局部“尖峰状”高阻。

(3)沙三中岩性以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电性上,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低阻,局部“尖峰状”高阻。

(4)沙三下岩性上部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下部为深灰色灰质泥岩、砂质泥岩、灰褐色灰质油泥岩,夹1层薄层泥质粉砂岩。电性上,自然电位曲线正异常;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低-中阻,局部“尖峰状”高阻。孢粉鉴定井段2300m~2540m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裸子植物花粉次之,蕨类孢子最少:被子类中,栎粉属最为丰富,以小亨氏栎粉为主,榆粉属、胡桃科和桦科有一定含量,其它常见的分子有唇形三沟粉属、网面三沟粉属等,少量的芸香粉属、枫香粉属、椴粉属、伏平粉属、三孔沟粉属、网面三孔沟粉属等;裸子类以具双气囊的松科为主,常见有单束松粉属、双束松粉属、云杉粉属、雪松粉属等,杉粉属连续出现,个别样品见一定量的麻黄粉属:蕨类中,三角孢属连续见到且有一定含量,少量出现紫萁孢属、海金沙孢属、水龙骨单缝孢属等。

(5)沙四上岩性为岩性为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质泥岩、灰褐色灰质油泥岩呈不等厚互层。电性上,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中-高阻,自然电位曲线正异常明显,自然伽马曲线砂岩负异常。孢粉化石分析鉴定井段2570m~2770m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裸子植物花粉次之,蕨类孢子最少;被子类中,栎粉属和榆粉属含量互有高低,小亨氏栎粉仍保持较高含量。其它特征与上一组合相似。该组合中榆粉属和栎粉属含量互有高低,层位为沙四上亚段上部。

(6)中生界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为主灰色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局部见紫红色玄武岩、深灰色泥岩。电性上,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中-高阻,自然电位曲线平直,自然伽马曲线砂岩处负异常。X射线元素分析井段2982.00~2984.10m玄武岩铁、钛、锰元素有明显异常,井深2991.00m开始,铝元素明显增多,反映风化壳特征;进入上古生界地层后,钙元素明显增大,反映岩性为碳酸盐岩地层。

2 储层评价

沙三上亚段储层厚181.00m,占地层厚度的40.80%。储层厚度最大8.50m,最小1.0m,一般1.0~4.0m。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含砾细砂岩、泥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其中含砾细砂岩15.50m/3层,集中发育在沙三上亚段顶部;测井孔隙度10.61%~31.53%,渗透率9.19×10-3µm2~1336.78×10-3µm2,评价为低孔低渗-高孔高渗储集层。沙三中亚段储层厚177.00m,占地层厚度的53.00%。储层厚度最大21.50m,最小0.5m,一般1.0~5.0m。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粒度整体比沙三上亚段要细;测井孔隙度9.27%~30.82%,渗透率8.27×10-3µm2~1274.78×10-3µm2,评价为低孔低渗-高孔高渗储集层。沙三下亚段储层厚95.50m,占地层厚度的34.50%。储层厚度最大12.00m,最小1.00m,一般1.00~5.00m。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粒度整体比较细;测井孔隙度7.63%~24.93%,渗透率2.59×10

-3µm2~475.52×10-3µm2,评价为低孔低渗-中孔中渗储集层。

沙四上亚段储集层厚度107.84m,占钻遇地层厚度的25.4%。岩性为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灰质粉砂岩,单层厚度范围从1.00~20.20m。测井孔隙度2.05%~16.69%,渗透率0.008×10-3µm2~84.86×10-3µm2,录井核磁共振孔隙度8.20~29.13%,渗透率0.0502~267.887×10-3μm2,普遍表现为中孔~高孔、中渗~高渗特征。

中生界储集层厚度22.00m,储层占钻遇地层厚度的33.2%。储层岩性为灰色粉砂岩、含砾细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单层厚度范围1.00~3.00m。测井孔隙度0.89~4.93%,渗透率0.004~0.60×10-3μm2 ,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差。

本井通过岩屑、岩心、荧光录井于沙四段见油迹级显示5.10m/1层,荧光级显示8.20m/5层。通过气测录井,本井于沙四上亚段解释含油水层10.80m/2层,干层17.20m/11层;中生界解释干层22.20m/11层。

QD52井靠近青东凹陷和青南洼陷两个生油区。从青东凹陷QDG1、QD12和青南洼陷的L92井烃源岩热解地化参数看,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发育暗色泥岩和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Ⅱ1为主,为成熟的中等-好烃源岩,生油条件有利。QD52井沙四上亚段实钻见到油斑粉砂岩,说明油气运移到本井区,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

3 结 论

实钻证实井区沙四上亚段砂岩QD5-2井区厚度最大。1砂组储层最为发育,分布范围广,但在QD52井未见良好储层;其次是3、4砂组储层较为发育。沙四上亚段储层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岩石粒度较细,含油气储层物性多为特低孔特低渗-高孔高渗,孔隙空间小孔隙和大孔隙都比较发育。通过岩心进行单井相分析,沙四上亚段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相两种亚相沉积类型,物源主要来自于青坨子凸起和潍北凸起。中生界储层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不具备油气成藏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林红,孔省吾等. 青南洼陷沙四纯上亚段储层及油气成藏特征 [J];内江科技:2015,0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