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护理

/ 1

糖尿病病人的家庭护理

薛瑜玲, 肖遥, 肖辉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404

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电解质、水、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使病人的尿里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碳水化合物。过去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现在,患者中不仅有青少年,还有儿童。因此,日常生活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尤为重要.

它的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⒈帮病人树立抗击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的后期合并综合症,糖尿病足的发作,尤其是听说打胰岛素需要坚持到生命结束,便更加害怕,从而,加剧疾病对身体的伤害,不利于治疗。这时,护理者要学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病人,这种病只是慢性病,是可以治疗的。糖尿病晚期时,会合并肾功能不全、心血管损害等,导致患者视力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时的病人很容易想不开,这时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照顾,更重要的是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⒉科学调配病人的饮食。

糖尿病人的特殊身体状况,使他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同于常人。不仅要求低糖低脂低盐,限制水果摄入,而且要摄入适量优质蛋白质,保证人体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这就要求对饮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像地瓜、土豆、山药等;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类动物内脏等;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豆类、玉米、糙米等;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如白菜、绿豆芽、黄瓜、芹菜、西红柿等;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瘦肉、蛋、奶、鱼类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每天的吃饭次数和进食量。对于一般的患者,每日主食次数控制在四次,进食总量在 250 克以内;已经采用胰岛素注射者,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和睡前加餐。加餐可吃面包、鸡蛋、豆腐干、花生米等。配置的饮食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严格控制体重;减少食盐的摄入,对于水,要注意适时补充。

⒊为病人安排适合的运动项目。

如果身体状况允许的话,选择适当的有规律的运动,并要坚持经常。可以采取的运动方式有很多种,像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球等。运动时间一般选在餐后一小时开始。注射胰岛素者不要在高峰时活动,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几率。提醒患者不要空腹运动,尤其是在早晨。

⒋注意病人的卫生状况。

对糖尿病人来说,卫生比常人要求严格的多,特别要注意的是皮肤和牙齿,内衣裤勤更换,避免泌尿系统发生感染。不穿过紧的袜子,不穿硬底鞋及凉鞋,避免脚部出现创伤。经常用温水洗脚。对于牙齿,患者要规律刷牙,每天至少两次,饭后最好用淡盐水漱口,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

⒌密切观察病人的丝毫变化。

护理糖尿病人,要时刻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感染,是否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状况,是否出现呼吸加快。假如发现人的呼气有类似烂苹果的气味,这是病情加重发生合并症的表现,像脱水、酮症酸中毒等都会在病人身上有所体现。类似情况出现,如果发现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出现出汗、手抖、心慌甚至抽搐、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及无力、软瘫等低血钾等症状时,要随时注意病人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尿量的变化。不光身体,心理的变化也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不对,应及时进行疏导。

⒍用药后的反应。

护理时观察糖尿病人的用药反应,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餐前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者,要特别注意的是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同时提防低血糖。有一少部分人会出现过敏反应,有皮疹、发热等症状发生。要及时和医生沟通,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者药物用量。餐前注射胰岛素者,选用剂量要准确。针具要进行严格消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发生皮下硬结或局部皮肤、肌肉萎缩或感染。

⒎自测血糖和尿糖。

学会自测血糖和尿糖,利于监控病情。

⒏建立病人的全套健康档案。

从确认是糖尿病的当天开始,就要详细记录病人的相应参数。不仅要记录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血糖值,还要记录病人的心跳次数、体温、脉搏、血压、运动次数、运动时间等健康指标,同时,也要记录病人的皮肤颜色、情绪状况、血糖变化情况、饮食习惯的改变等,记录的越详细越对恢复健康有价值。

5e9cffccf40ec_html_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