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0
/ 2

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特点

孙潇洋

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摘 要:伴随互联网技术深化发展,以及移动终端不断革新,网络舆情成为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应当对高校主流意识心态教育适时更新,面对网络舆情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当积极掌握客观科学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特点,及时更新思维,认识到网络舆情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要学会积极利用网络,通过高校网络平台发声,坚守高校网络舆情制高点,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与时俱进的结合时代特色,构建和发展具有新时代意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为广大的高校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 网络舆情;高校意识形态;传播

  网络舆情是在舆情基础上产生的一个新概念。舆情的含义是指人们对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时事的看法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情便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自己看法和情绪的表达。高校网络舆情则是限定主体,即高校教师和学生们对社会和国家发生的时事的看法与情绪总和。通常而言,基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高校网络舆情分为正面网络舆情和负面网络舆情方面。正面舆情是指能够较客观、真实反应当代高校师生主流价值观的文化内容;负面舆情则是一些高校师生缺乏足够辨别能力,对社会与国家中发生的时事看法和情绪失实,此外,还包括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在我国网络平台上散发有毒信息,进行舆论破坏,形成一定规模的负面网络舆情后,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一、网络舆情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

  网络舆情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基于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情绪不同,分为正面网络舆情和负面网络舆情两部分。高校网络舆情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存在正面影响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构建网络平台环境,使网络舆情发挥正面积极作用,能够引领广大高校师生群体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宣传部门要针对高校内部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和分析,积极化解那些可能产生负面舆论的内容和言论,并不断致力于立足高校网络平台,向高校师生及周边人群辐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发挥搞笑主流意识宣传主阵地的作用。

  1.拓宽高校主流意识教育范围和方式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递无论从速度还是从范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络信息传递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之移动终端的不断变革和应用,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信息传播进一步发展,由过去的单向灌输传递信息,变成如今具有裂变性、趋向性以及互动性的全新信息交互方式。在这种形势下,主流意识的传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在遵循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基础上,一改往日沉闷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单一单向的主流意识形态传输方式,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主流意识教育,使他们更为认可,从而潜移默化的以主流意识去指导自身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网络平台传导的正面舆情内容,使学生以碎片化形式接收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便于吸收和理解,其成效要比往日长篇大论的刻板教育效果更佳。此外,网络舆情传播方式也是高校师生们比较喜闻乐见,且与他们生活、学习娱乐息息相关的一种方式。

  2.网络舆情影响高校主流意识方向

  正面积极的网络舆情能够有力引导高校师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并以此为基准去指导自身完成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然而网络舆情不只是有正面网络舆情,同样包含国内自发形成的负面网络舆情,以及国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主动引导形成的负面网络舆情。在这种负面网络舆情内外环伺的情况之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会受负面网络舆情影响,与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因此需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部门,要客观认知网络舆情对高校主流意识方向的影响,积极发挥自身引导和建设作用,通过监控负面网络舆情、立足高校网络阵地引领正面网络舆情等方式,确保高校师生能够身处正面网络舆情环境中,从而保障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方向不发生偏离。

  二、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特点和策略

  相比网络上的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属于高势位的意识形态,具备知识层次较高、位阶较高等特点。因而相比网络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具备更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部门,应当立足高校网络平台,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范围辐射,为高校师生积极引导和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氛围。将高校意识形态打造成坚不可摧的高势位的意识形态,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能够在高校意识形态辐射方面具备更强势能。

  1.借助网络平台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先导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开展的前提。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解决不合理的意识形态问题,能够帮助党和国家顺利开展工作。如果意识形态工作不到位,便会为经济建设、文化塑造等方方面面内容造成影响。高校是国家优质教育集中地,为社会贡献大量人才,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放在前列开展。高校应当秉持以德树人的方针,并且将该方针贯穿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全过程。客观认知网络舆论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忽视负面网络舆情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建设的限制作用。因此要立足高校网络平台,敢于发声,面对国内自发形成的负面网络舆情,以及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入我国网络中形成的负面网络舆情,要勇于抗争,不断的打造和建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高势位,通过高校宣传部门发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先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渗透入日常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向负面网络舆情宣战,引领广大高校师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具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宣传部门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工作,以梯度科学的人才队伍来建设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在网络舆情背景下开展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避免陷入传统工作思维泥沼,运用全新互联网思维,避免长篇大论的论调和单向性的内容传输方式,要积极吸收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喜好。以碎片化信息、精良中国故事等形式,以社交平台媒体进行宣传,内容方面更加符合高校师生的上网阅读需求,形式方面则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与官方人员的互动,相比传统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结合新时代特征的高校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无疑更有效果,更加能够形成传播范围广、受众喜闻乐见的网络舆情。

  2.掌握网络语言规律 分解和重塑主流意识形态内容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开展较困难,其原因在于高校宣传部门没有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特点进行传播。受互联网传播内容影响,人们更倾向于吸收碎片化信息、趣味性信息,而非严苛、沉重、严肃的长篇大论,因此高校宣传部门要适时转变工作思维和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进行拆解和重塑,构建出独属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构成,通过日常时事分析或者与高校师生息息相关的事件进行发声,形成积极正面的网络舆情,构筑出高校宣传部门的话语权威性。

  这也是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一大特点,要待时而动,因地制宜。通过探索网络流行话语规律,重视高校师生网络语言喜好,在发布内容时按照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阐述评析,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师生对高校宣传部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1] 苏铁柱.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035(6):P.67-69.

  [2] 严博文. 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002(13):37-38.

  [3] 涂雪峰, 李萍凤.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创新路径[J]. 中国市场, 2012(4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