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8
/ 3

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聂富英

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 九二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的117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2.73%,对照组80.65%,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家长对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效果

小儿哮喘是儿科多发常见病,哮喘急性发作期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气道痉挛、呼吸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控制,防止病情发展[1],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儿病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哮喘发作具有反复性,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炎性反应等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为了对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特选取2018年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的117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的117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对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将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病程

家长教育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中专

大专及以上

观察组

55

30/25

7.4±1.2

3.4±1.2

10

14

31

对照组

62

34/28

7.2±1.5

3.3±1.9

8

15

39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接受急诊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心理舒适护理:小儿急性哮喘发病急,病情重,表现呼吸痉挛、发生呼吸困难等,家长受到患儿病情的影响容易产生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配合度不高,容易延误病情[2]所以护理人员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安抚家长及患儿的不良情绪,告知家长配合重要性,并及时给予患儿鼓励,通过家长的协助与患儿建立信任的和谐关系,积极开展治疗与护理。问询基本需求并评估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舒适护理方案,保证在治疗期间各项护理工作有限开展并确保连续性;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感受和建议,对与之相关的工作流程、服务制度、岗位职责加以优化,注重护理细节,最大程度提升治疗、护理的效率与安全性。

1.2.2健康教育:患儿情况稳定后,避开患儿休息、饮食的时间与家长积极交流,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饮食、用药以及日常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干预方案。利用宣传栏等方式,开展病情、护理等多方面的讲解,可以让更多的家长接受。通过一对一的面对面讲解和多人授课的方式向患儿家属介绍该病症的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告知患儿家属该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哮喘发作时的应急措施;患儿日常的护理,饮食注意事项等,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全面、耐心的讲解。

1.2.3环境舒适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布置温馨的病房,定期开窗换气,确保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且没有异味,增加病房内绿植的摆放,尽量减少患者所受到的噪声打扰,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及开关门窗轻,提高患者心理上的舒适感,病房可放置患儿喜爱的图书,家长可以给患儿讲故事平复患儿的情绪,24小时热水供应,方便家长及患儿的使用,同时对过敏的物质应避免接触,病房定时清扫、杀菌,保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

1.2.4生活护理:针对患儿的情况给予合理的饮食等指导,避免过敏性食物,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果为主,易消化;使患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患儿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运动,活泼好动本身就是儿童的天性,在允许的情况下带领患儿适量运动,提高肺部免疫力,增强体质,对疾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1.2.5用药护理:向家长说明各类药物的用法、用量,并帮助患儿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强调遵医嘱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对于依从性偏差的患儿可按时、安顿为其送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评价。

1.4判定标准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疾病影响

活动受限

临床症状

总体评分

观察组

55

25.39±13.12

46.29±15.74

31.55±16.29

34.78±13.39

对照组

62

48.66±14.58

72.18±17.29

58.39±16.42

59.24±12.61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2.2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2.73%,对照组80.65%,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组别

例数(n)

非常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率(%)

观察组

55

30

21

4

51(92.73%)

对照组

62

26

24

12

50(80.65%)

P值

P<0.05

3讨论

小儿哮喘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急性发作期患儿情况较危重。舒适护理最早是台湾学者提出,基本理念在于以灵活的干预手段使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感到舒适,保证良好的身心状态,达到减轻痛苦,提高治疗效率的目的[4]。我们以患者的病情与需求为基础,对护理流程及相关制度进行优化,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改善治疗环境,重视心理和基础护理,将良好的护理态度与优质服务充分运用在患者治疗全程,确保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舒适感。舒适护理首先对家长情绪疏导,进行健康教育,讲解发病机制、症状诱因,说明治疗方法、治疗重点,告知治疗期间自我观察重点,强调积极参与治疗的意义,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实施各项操作时,要先和家长交流,注意患儿的身体反应的反馈,减少操作时用力过大带来的不适,舒适护理有效降低病痛,家长更能全面了解内容,加深对疾病的了解,在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可以协助医生、护士完成治疗工作,并对日常的护理重点注意,小儿临床的护理应注意方式方法,根据患儿性格不同给予舒适的护理,注意患儿住院的舒适性,由于小儿哮喘的反复性强,出院后家庭的护理非常重要,家长通过全面、深入的健康教育,可以在患儿出院后做好家庭的护理,降低患儿的发病次数以及相应的预防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2.73%,对照组80.65%,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美萍,唐良春,邱映明,等.集束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23-25.

[2]郝国云.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肺部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0):1332-1334..

[3]袁淑卿,陈怡,吴惠敏,等.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8,17(3):303-304.

[4]陈文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3129-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