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2

浅谈中职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郑毅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陕西礼泉 713200

  【摘要】在当前中职体育教育中,由于传统教育理念过于强调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特别是健康体质与健全心理的培养,难以适应未来高强度社会就业压力的需求。中职体育教学作为提升学生体质锻炼水平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教学质量上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迫切需要从当前制约的问题中展开探析,改进教学思路。

  【关键词】中职体育;课堂教学;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一、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从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中职阶段体育课程具有较多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校层面

  中职校将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重心,而在资金投入上也多侧重于专业设施、设备的配置,特别是在实践技能训练与实习环境营造上,都是中职教育关注的重点。然而,对于广大中职生来说,学习之余的体育活动相对薄弱,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计划、教学纲要上缺乏明确性,很多中职甚至未能制定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具和设施建设滞后于教学。而体育器材的缺失导致体育教学受限问题,场地不足问题、设备陈旧问题,会降低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师层面

  从中职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来看,职业倦怠问题突出,一方面与中职体育教学评价缺失有关,另一方面与中职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从教师队伍来看,由于学校过于关注学生就业率、职业能力成长,忽视体育教学目标,很多教师认为“教好教坏一个样”,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未能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导致多数体育课堂都是在敷衍中度过。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与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体育实践的正确引导,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足,学生体质下降。

  3.学生层面

  中职阶段的体育活动往往未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很多学生文化基础差,自制力不足,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在没有升学压力下,普遍关注自身的就业问题,对体育活动及体育锻炼投入度不够,也未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相比而言,对于当前90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与心理正处于关键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偏重,对体育的认知不端正问题更为突出。

  二、构建中职体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对策

  1.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加强制度完善

体育教学要给予高度重视,要从学生的职业特点上,建立相应的体育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围绕“阳光、健康、快乐”教学目标,将中职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起来,关注体育活动的组织,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观念。一方面学校要从资金投入上,加强对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完善,增加投入,细化管理,优化体育教学课程,做好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环境的营造,增强学生对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评价机制建设上,结合学校实际,从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课程课时、体育活动组织、体育赛事等方面,树立良好的健身锻炼环境,打造健康体育运动。

2.强调教师自我素质教育,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施体育教学的基本力量,也是组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为此,学校要从体育师资的选聘与培训工作中,鼓励学生加强学校,提升自我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从强化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上,组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借鉴和引入新的教学手段,鼓励教师从体育锻炼与职业成长发展上,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喜欢体育课,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自身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上,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要从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融入新的教育理念,拓宽现有课堂体育渠道,如引入健身操课程,舞蹈课程等趣味性知识,让学生能够从体育锻炼中收获乐趣,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引入体育德育课程,特别是体育协作课程、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营养学、体育运动学、体育审美艺术和养生保健等课程,在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中关注自我成长。

  3.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

  由于中职专业较多,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尊重差异性。不能按照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使得部分学生难以从体育锻炼中获得乐趣,甚至产生抵触和恐惧心理,降低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融入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体质基础,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自我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适合自身体质、体能特点的体育项目,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如对于女生,可以从集体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作为主要课程,对于男生,可以从篮球、足球、铅球、田径跑步等项目作为主要课程。同时,在体育考核上,要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运动强度来设置评价指标,切合学生的实际,并从体育运动实践中给予指导,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从体育运动中收获乐趣。另外,在分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激发,了解和发现学生的体育诉求,优化课程组织,特别是在运动实践环节,考虑到不同职业特色的体育锻炼差异性,增强学生从体育实践中正确看待体育运动,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4.强调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养成

  体育运动并非仅限于个体运动,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是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岗位的必要能力。因此,在体育运动教学中,要融入合作精神的培养。如在体育项目组织上,将不同学生进行分组,从小组合作中来共同学习,增进学生间的理解与交流,融洽师生情感,营造良好、愉快的训练氛围。同时,强调团队意识、集体精神,通过体育活动,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从运动中来增强凝聚力。如利用篮球赛、足球赛等竞技项目来强化团队精神。另外,树立团队集体主义观念,让学生从运动参与中,尊重和欣赏他人。

  三、结语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要关注体育教学在完善学生体格、人格中的积极作用,着力为中职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养成,为走进岗位,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 军.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思考[J]. 职业, 2014(06).

  [2] 于广智. 分层进行体育教学很有必要[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