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几点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2

农村地区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几点建议

陈绍清

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云阳 404500

高考综合改革,是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智慧、专业教研机构教研智慧、广大农村高中学校教学智慧的考量,需要综合统筹,深度谋划应对之策。笔者作为一名区域教研部门的业务所长,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精研“三情”,解决高考综合改革方向不明的问题

高考综合改革是国家战略,如果方向不明,就会偏离航向。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精干的“高考重大攻关项目研究团队”,精研“上情”、“外情”和“下情”。

精研“上情”——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

凡是国家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均要全文研读,并结合各地高中教育实际通盘进行考虑。比如: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 2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就有值得深研的“点位”:由“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想到“如何优化教学方式”“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如何完善作业考试辅导”“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等问题;由“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可以想到“如何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如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如何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如何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等问题。再比如,如何用好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等招生政策,让各地的农村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考取省(市)内外理想的高校和专业,都是需要研究的范畴。

精研“外情”——周边区县的优秀经验。

在高考综合改革面前,人人都可以是实验者。研究全国名校、名师、名生的成功经验,可以帮我们快速找到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建议农村地区开展基于文化管理、战略管理、模式管理、执行力管理的四项研究:占领管理制高点研究、占领教学制高点研究、占领教研制高点研究、占领创新人才培养制高点研究,通过专项研究,寻找最优化的管理路径和策略。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单位就系列研究过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渝北区、万州区、开州区等区县有关“深度教研”“全科阅读计划”“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课堂变革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构主流课堂教学范式 推进结构化备课”等优秀经验,助力全县高中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新跨越。

精研“下情”——各地高中学校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

在新高考背景下,各地高中学校如何走出发展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变革时期必须要有大教育的情怀、大管理的格局、大教研的智慧,科学应对时代之“变”。

二、要把好“三关”,解决高考综合改革策略不精的问题

各地教研机构要倡导“深度教研深度影响学校教育生活”的工作理念,聚焦“集体备课、集体备题、高效课堂建设”三个关键问题,帮助学校把好常规管理的这三道“关口”,真正解决策略不精、备考效率低下的问题。

1.把好“集体备课关”——由教师单兵作战变成备课组集体攻关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众多农村高中学校在集体备课方面做得不实、不深、不透,没有形成好的备课机制和优秀的系统资源。笔者研究了众多名校的集体备课经验,做法都是大同小异:每周各学科组固定时间、地点,确定备课主题、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的两节钟时间纳入学校的课表和课时管理。集体备课人人参与发言,主备人整合各家智慧,形成备课组统一使用的精品教案和学案。教师针对班情、教情和学情选择性使用和个性化改编。

建议各地教研机构的教研员深研集体备课的“道”和“术”,引领一线学校的学科教研组常态开展高绩效的集体备课活动,推出一批备课高手,利用“云平台”共建共享区域优秀备课资源库。

2.把好“集体备题关”——建立高绩效的教研情报体系

众多名校介绍提质经验时,无不谈到集体备题的问题。内行人士都知道,备课不备题,要出大问题。试想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光耍嘴皮子,就是不让学生动手练习(实作),那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研员要科学引领教师养成“集体备题意识”,针对具体学情设计小而精的分层练习,题要精选、精做、精改、精评。

各地教研机构可采取建立高中教研联盟、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开展年度教师命题解题能力大赛、召开命题经验共享会等形式,及时传播具备实操模式的典型经验。

3.把好“高效课堂建设关”——科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许多管理干部对高效课堂褒贬不一,要么认为高不可攀,要么认为“水土不服”。其实高效课堂就是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的课堂,简单讲,就是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魅力课堂、活力课堂、生态课堂。

要聚焦“三点”,解决高考综合改革评价不优的问题

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深度调研、理性分析的前提下,围绕“尖子生培养、双一流大学、艺体专项”三个“关键点位”思考增值评价、多元评价等考核办法。

1.关键点位之一:尖子生培养专项考核

尖子生是各地争抢的短缺资源,尖子生培养需要“高标定位”、深耕细作,特别是要巧借评价杠杆,形成“多足鼎力”的良好态势。

2.关键点位之二:双一流大学专项考核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清华北大不是教育者和老百姓追逐的首要目标,更不能成为政府抓政绩的重要指标。鼓励更多的学生考取“双一流大学”,为更多的农村学生寻找考取名校的绿色通道,才是政府和教育人应该选择的现实之举和明智之举。

建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把考核的重点由北大清华逐步转向对双一流大学的考核奖励,以便激励更多的教师和更多的学生“建功立业”,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3.关键点位之三:艺体特长生专项考核

要通过专项考核奖励,让艺体教师活得有尊严、有地位;让艺体学生考取令自己心动的好学校、好专业。在区域上下形成“艺体和文考同等重要,两者都不能偏废”的良好氛围。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现实状况并不乐观。需要各方呼吁、深度关注,将艺体特长生专项考核落到实处。

总之,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要发挥专业研究和专业评价的力量,找好“研”字牌,念好“评”字经,切实解决好高考综合改革方向不明、策略不精、评价不优等深水区的典型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