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枢纽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6
/ 2

某水利枢纽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探讨

曾令涛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浅谈某水利枢纽各坝段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各坝段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面选择、开挖边坡处理及防渗建议。

[关键词]水利枢纽;坝基; 工程地质条件;边坡稳定;建基面;防渗

1.前言

某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大坝最大坝高75m。主坝坝顶长485.8m,坝顶高程190.5m,最大坝高75m(溢流坝段),坝轴线方位角N13°31′58″E。大坝主要分为左岸非溢流坝段、厂房进水口坝段、溢流坝段、船闸坝段和右岸非溢流坝段。

2.各坝段工程地质条件

2.1 左岸非溢流坝段

左岸非溢流坝段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大,左侧为山脊、右侧为冲沟,地面高程158~210m。该段覆盖层为残坡积(Q4edl)(含碎石)粘土,层厚0.5~2.9m,左侧边坡最厚4m。基岩主要为震旦系中统南沱组第一层(Z2n1),左端为第二层(Z2n2),一般缺失全风化带,左侧边坡最厚10.3m;强风化带厚6.8~33.1m,其中上带层厚一般1~15.5m,向左岸山坡逐渐变厚,下带层厚一般6.8~17.6m;弱风化带厚5.5~13.2m。

坝基左侧下游侧发育f2、f3两条小断层,产状为N30~40°E,NW∠48~75°,断层带宽0.1~20cm,泥质、岩屑、岩块充填,规模较小,对坝基影响不大。主要发育三组节理:①N10~40°E,NW∠63~86°,起伏粗糙,宽0~5mm;②N50~80°W,NE∠25~35°,起伏粗糙,宽0~5mm;③N35~65°W,NE∠50~80°,起伏(部分平直)粗糙,宽0~1mm。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2.8~30.8m,坝段开挖高程121.5~190.5m,开挖边坡较高,最高达39.2m。高边坡主要倾向右岸,岩质开挖边坡与结构面组合关系详见图2.1-1。

5e97d98f1c124_html_f7e8d2a02fecb589.png

图2.1-1 左侧边坡

由图2.1-1可看出,各种结构面组合对边坡稳定影响不大,边坡稳定,但由于全强风化带厚度较大,强风化岩体及弱风化岩体上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边坡稳定性较差。对于局部发育顺坡向、规模较大结构面的部位,其开挖边坡坡角应小于结构面倾角,否则应加强支护。

建基面位于强风化岩体下带~微风化岩体上部,其中强风化下带岩体较破碎,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为Ⅴ类,建基面置于强风化下带基岩上的坝高小于30m,而坝高大于30m部分的建基面已全部进入弱、微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分别为C和B类。该坝段基本沿冲沟布置,深层抗滑稳定条件较好。建基面以下为中等~弱透水,建议防渗处理深度至相对隔水层(≤3Lu)以下5~10m,由于沿左坝肩方向大体平行山坡走向,因此建议防渗帷幕线往北东方向偏移,使其走向与山脊走向基本一致,以减少帷幕工作量。

2.2 厂房进水口坝段

厂房进水口坝段位于河床左侧和岸坡,地面高程132~160.9m,河床覆盖层为近代河流冲洪积层(Q4apl-2)漂卵砾石,层厚0~2.5m,河床局部基岩出露;岸坡一侧为第四系冲洪积(Q4apl-1)砂土、粘土砂质,层厚一般0~1.5m,下游侧最厚可达10m,局部为公路弃土,厚度可达7m。基岩为震旦系中统南沱组第一层(Z2n1),弱风化带厚4.2~11.8m。

坝段开挖高程115.5~121.5m,建基面位于微风化岩体上部,岩体较完整,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为B类,右端局部沿节理裂隙带存在小的弱风化深槽,该坝段岩体中倾向下游的缓倾角结构面一般发育,倾角一般10~30°,延伸短,起伏粗糙,连通性较差。岩体结构面一般为岩屑夹泥型,部分为无充填型。

建基面以下多为弱~微等透水岩体,建议防渗处理深度进入相对隔水层(≤3Lu)以下5~10m。

2.2 溢流坝段

溢流坝段位于河床上,地形起伏不大,地面高程132~138m。

覆盖层为近代河流冲洪积层(Q4apl-2)漂卵砾石,层厚一般小于1m,局部较厚,可达3.2m,局部基岩出露。基岩为震旦系中统南沱组第一层(Z2n1)含砾泥质粉砂岩、含砾泥质砂岩,一般缺失强风层,弱风化带岩体厚度1.3~10m,左侧深右侧浅。坝段内未见大的断层发育,主要发育五组劈理、节理,多以陡倾角为主,①劈理,N14~53°E,NW∠61~90°,一般较平直,粗糙,延伸长度一般5~20m,最长可达36m以上;②N33~66°W,NE∠35~78°,平直,粗糙,延伸长度4~17m;③N18~39°E,SE∠35~80°,一般较平直,粗糙,延伸长度一般4~15m;④N49~90°W,SW∠33~84°,一般较平直,粗糙,延伸长度一般5~18m,最长可达22m。主要发育的缓倾角结构面为⑤N17~70°W,NE∠12~30°,一般平直(部分起伏),粗糙,延伸长度4~9m;其它缓倾角结构面不甚发育,倾角为19~26°,均只发育1~2条,多为平直,粗糙,延伸长度1.6~6.5m,最长一条为15m。坝段开挖高程115.5m,建基面位于微风化岩体上部,软弱夹层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为B

类,该坝段岩体中倾向下游的缓倾角结构面一般发育,倾角一般10~30°,延伸短,起伏粗糙,连通性较差。岩体结构面一般为岩屑夹泥型,部分为无充填型。建基面以下多为弱透水岩体,左侧局部属中等透水,建议防渗处理深度进入相对隔水层(≤3Lu)以下5~10m。

2.3船闸坝段

船闸坝段位于河床右侧,地面高程134.7~135m,河床覆盖层为近代河流冲洪积层(Q4apl-2)漂卵砾石,层厚0~1.8m,河床局部基岩出露;岸坡一侧为第四系冲洪积(Q4apl-1)砂质粘土,层厚0~4.3m,局部为公路弃土。基岩为震旦系中统南沱组第一层(Z2n1),下游端为第二层(Z2n2),缺失全风化及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厚度为2.6~3.7m。

坝段开挖高程115.5m,建基面位于微风化岩体上,岩体较完整~完整,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为B类,该坝段岩体中倾向下游的缓倾角结构面一般发育,倾角一般10~30°,延伸短,起伏粗糙,连通性较差。岩体结构面一般为岩屑夹泥型,部分为无充填型。

建基面以下多为弱透水岩体,建议防渗处理深度进入相对隔水层(≤3Lu)以下5~10m。

2.4右岸非溢流坝段

右岸非溢流坝段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大,基本沿小冲沟上游布置,地面高程139~200m。

乡村公路往河床岸坡一侧为第四系冲洪积(Q4apl-1)砂质粘土,层厚0~5m;乡村公路往河床岸坡一侧为第四系冲洪积(Q4apl-1)砂质粘土,层厚0~2.5m,局部为公路弃土;乡村公路往山坡一侧覆盖层为残坡积层(Q4edl)含碎石粘土,层厚0~3m。基岩为震旦系中统南沱组第一层(Z2n1),全风化带厚0~3.5m,强风化带厚1.4~16m,其中上带层厚一般2~12.5m,下带层厚一般1.5~12m;弱风化带厚1.8~10.1m。

该坝段及附近发育倾向上游偏左岸的4条小断层(f4~f7),产状为N20~60°E,NW∠47~80°,宽0.2~30cm,起伏粗糙(部分光滑),泥质、岩块、岩屑充填;此外还发育一条倾向下游的泥化夹层NJ1,产状为N5°E,SE∠34°,面起伏弯曲、粗糙,黄褐色泥质、岩块、岩屑充填,宽2~20cm,平硐内延伸长度约17m,其与f5、f6形成不利组合,对坝基抗滑稳定不利,需进行安全复核,建议值可参照表3.4.3-22选取,必要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主要发育四组劈理、节理:①劈理,N25~52°E,NW∠60~80°,起伏(部分平直)粗糙,宽一般0~5mm;②N5~30°E,SE∠25~50°,起伏粗糙,宽0~5cm;③N40~80°W,SW∠48~89°,平直(部分起伏)粗糙,宽0~5mm;④N16~30°W,NE∠20~64°,起伏粗糙,宽0~1cm。

地下水位埋深3.7~29.8m,坝段开挖高程115.5~190.5m,开挖边坡较高,最高达50.7m。高边坡主要为倾向左岸部分,岩质开挖边坡与节理组合关系详见图2.3-1。

5e97d98f1c124_html_b09e48f3422ced60.png

图2.3-1 右侧边坡(倾向左岸)

由图3.4.5-3可以看出劈理①和②、④、节理在倾向左岸的边坡构成不利组合,且全强风化带厚度较大,强风化岩体及弱风化岩体上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边坡稳定性较差,因此,这部分边坡稳定性差,需加强支护。

建基面位于微风化岩体上部~强风化岩体下带,其中强风化岩体下带较破碎,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为Ⅴ类,建基面置于强风化基岩下带上的坝高小于20m,而坝高大于20m部分的建基面已全部进入弱、微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分别为C和B类。

该坝段坝后为冲沟,坝趾山体较单薄,深层抗滑稳定条件相对较差,NJ1和与f5、f6形成不利组合,对坝基抗滑稳定不利,需进行安全复核,必要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建基面以下为中等~弱透水,建议防渗处理深度至相对隔水层(≤3Lu)以下5~10m。

3. 结语

坝基岩性为含砾泥质粉砂岩、含砾泥质砂岩及少量含砾粉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为中硬岩,河床部位利用微新岩体、两岸选择弱风化岩体作为坝基可基本满足要求,坝基岩体类别以B、C类为主。建基面以下岩体多为弱~微透水,若以岩体透水性小于3Lu为相对隔水层,防渗帷幕深度一般为3~15m。

厂房坝段与右岸非溢流坝段存在结构面组合对坝基抗滑稳定不利,需进行安全复核,必要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大坝右岸边坡及右岸上游侧边坡稳定性较差,均应加强支护,必要时应采用锚索等措施进行支护。

下坝址重力坝两个方案中,船闸下游侧均存在高边坡问题,应加强支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