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李和飞 吴桐 胡安然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信息科学与科技网络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子信息类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这一专业。但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够明确,使得专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分析

引言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ElectronicInformationEngineeringTechnologySpecialty;EITS)这一方面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逐渐提升,尤其是对广大EITS人才的创新能力有着特殊要求,需广大EITS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思想与能力,更好地开展EITS各项技术工作,以能够为国家与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基础EITS教学改革进行综述分析,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下的特设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部分内容,学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正大力发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技术领域,具有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技术前沿、知识更新迅速的特点。因此就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也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方向偏移,不光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培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2.1课程体系建设

在建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高校首先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创建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将课程划分为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岗位能力模块课程、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以及人文素质模块课程。其中拓展能力模块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及虚拟的仪器技术等,有效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专业发展的需求相符;岗位能力模块课程主要开设了电工电器产品工艺制定、电器信息设备联通以及顶岗实习等方面的课程,要让课程制作得更加科学,高校内部的相关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内部进行一定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相关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进一步分析每个岗位实际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学习指导;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主要开设了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以及检测仪表的使用等相关课程,主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一般人文素质模块课程中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人文基础与应用以及国家形式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2.2教学团队建设

在建设教学团队的过程中,高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出国培训,或者到国内的高校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学团队的建设内容包括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以及兼职教师等,其中培养专业带头人主要是将一些能熟练掌握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相关的先进的技术以及具有活跃学术思想等的人才作为培养的对象,让他们进入企业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入高校学习更加深入的知识,或者出国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让其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不断扩大影响力。培养骨干教师主要是通过选送高校内比较优秀的教师到国内外的高校进行深入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定期到企业内部进行实际操作锻炼,或者进入科研室研发新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让骨干教师能够逐渐成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主力。

2.3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实习基地,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且技术先进的实习基地,为学生以及校外人员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同时也让该实习基础发挥作用,帮助专业性人才开发更多先进和科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设实习基地一般可以建设校内的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以及校外的实习基地。其中建设校内的实习基地要求其具有真实的电子产品生产环境,并包含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工艺制作以及电子产品制图等实习室,让学生能够在实习基地内得到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其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能力。

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3.1拓宽专业方向,打好专业基础

分析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为了凸显本专业的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设立了大量专业技术方向的课程,但课时很少,同时还压缩了此专业的基础课程,导致学生没有打好专业基础。而如今的企业却需要能够有效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一两个专业就能培养的。所以,在电子信息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上不能过分追求新、精,还要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的设置一定要注意不可过窄、深,要注重宽泛的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深知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样现如今电子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短,专业课的讲解一定不能过深,要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主要范围和处理问题采用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以便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应用。

3.2加强实践的教学比重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当下社会的具体要求,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在课堂中,教师还要转变以往以自己为主的教学,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实践的环境。除此以外,教师还要从本专业的知识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去体验,例如在学习“传感器技术”时,教师可以事先和工厂商量好,带领学生进入工厂了解环境,了解不同的传感器,并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学会合理选择传感器,并针对工厂当前的仪电材料、工艺、误差理论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实景模拟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3优化课堂教学,健全教学体系

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实验和学生智能教学结合起来,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专业技术薄弱。基于此,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考虑,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师要优化教学课堂,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考核中,要加强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的联系,以健全实验教学体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白立春,李国今,张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8):109-110.

[2]邱文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12):157-158.

[3]高妍,陈惠英,申红燕.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9(17):805-807 作者简介: 李和飞,男,浙江衢州(1998.02.1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吴桐,男,黑龙江依安(1998.12.0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胡安然,男,浙江温州(1998.06.1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