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3

对比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

韦平松

玉林市中医医院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诊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减压联合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黄韧带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疼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腰椎活动度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 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更低,腰椎活动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均可缓解患者病情症状,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早期的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效果较好。对患者机体创伤更小,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升腰椎活动度,临床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开放手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腰椎活动度

腰椎管狭窄症属于高发脊柱外科疾病,主要指患者腰椎解剖结构出现病变,压迫神经根管,造成椎体后缘骨性增生、突间关节、钙化、黄韧带肥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2]。本研究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为研究对象,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诊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MRI、CT检查均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②存在腰痛、下肢疼痛、跛形等临床症状;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骨质疏松症;②凝血功能异常;③脑卒中后遗症;④麻醉、手术禁忌症;⑤椎体不稳者;100例患者家属知悉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29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66~75岁,平均年龄(70.5±5.3)岁;病程3~18个月,平均病程(10.5±1.0)个月;观察组27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67~72岁,平均年龄(69.5±4.5)岁;病程3~20个月,平均病程(11.5±1.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表现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保持俯卧位姿势行局部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借助X线机观察受累椎体;观察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黄韧带部分切除术治疗,通过椎间孔镜明确穿刺入路、穿刺点,将突出髓核摘除,采取射频消融方式将残存髓核清除止血;如患者椎间孔狭窄,可将部分上关节突切除;如患者黄韧带肥厚,可将背侧黄韧带切除,帮助神经根减压,维持椎管硬膜正常博动,再借助椎间孔镜观察硬膜随水压波动情况,确认活动性出血不明显后对切口进行缝合,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卧床时间保持在3h以上,下起床活动必须在腰围保护下进行[3]。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减压联合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将受累关节作为中心切口,长度为10cm,将皮下深层筋膜切开,使用电凝刀进行止血,人椎弓根钉采取常规流程置入,将棘突、肥厚黄韧带、椎板切除;腰椎间盘突患者将椎间盘切除后进行植骨融合;椎间孔狭窄患者将小关节切除,扩大椎间孔,使神经根保持松懈,做好固定;将明胶海绵放置在硬膜外进行止血,放置引流管,逐层将切口关闭。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4~5]

(1)优: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疼痛不间断行走距离在200m以上,时间超过5分钟;(2)良: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疼痛不间断行走距离在150m以上,时间超过3分钟;差: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无疼痛不间断行走距离在150m以下,时间低于3分钟;优良率为优例数与良例数在总例数中所占百分比。(2)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 VAS评分(通过视觉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更低,腰椎活动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经SPSS24.0软件分析处理,以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优良率(96.00%)明显比对照组优良率(78.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对照组

50

21(42.00)

18(36.00)

11(22.00)

39(78.00)

观察组

50

37(74.00)

11(22.00)

2(4.00)

48(96.00)

21.018

4.759

16.188

16.188

P

0.000

0.029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 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更低,腰椎活动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x±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VAS评分(分)

腰椎活动度(°)

住院天数

(d)

对照组

50

9.01±2.42

120.74±15.62

300.47±120.41

8.72±1.40

30.71±5.47

10.74±1.4

观察组

50

1.03±0.25

90.33±6.34

48.13±11.72

5.29±0.37

72.98±10.33

5.92±0.33

t

-

23.076

12.755

14.748

16.749

25.570

23.695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容积降低,对脊髓造成压迫,神经根出现麻木情况,引起腰腿疼痛,根据患者症状可分为神经根管狭窄、主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患病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出现障碍,矢状面腰椎滑脱、不稳,冠状面侧旋转性半脱位、滑脱发生率较高,骨质增生导致侧隐窝狭窄加剧,关节突增生,致使解剖标志复杂,出现明显骨质疏松、瘢痕化、椎旁肌萎缩[6~7]。腰椎管狭窄症患病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男性群体,是引起老年群体残疾、腰腿疼痛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因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大,骨骼退化,存在骨质疏松、关节型退行性疾病,抵抗力、免疫力较差,传统开放手术减压联合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缓解神经根管、侧隐窝压迫,无需植入人工骨、异体骨,植骨床与置入物接触更为密切[8~9]。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通过小切口将腔镜植入,操作更加清晰,椎管内干扰更少,可降低椎间盘摘除难度,方便椎管扩大,无需对肌肉、椎板、软组织、关节突进行剥离,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10~1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 VAS评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更低,腰椎活动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均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早期的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治疗中创伤更小,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更快,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均可缓解患者病情症状,效果较好。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早期的腰椎管狭窄症微创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对患者机体创伤更小,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升腰椎活动度,临床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1]曹正霖,禤天航,于淼等.自制辅助定位穿刺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7,39(9):1320-1324.

[2] 谭海涛,孟志斌,李俊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8):55-58.

[3] 朱绍琼,王世鑫,杨家林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69-71.

[4] 于峥嵘,李淳德,朱赛楠等.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随访[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2):252-255.

[5]赵琳聪,冯皓宇.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7(11):870-873.

[6]徐政,陈金传,刘艺等.经皮椎间孔镜单、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8,58(1):81-83.

[7]赵一民,汤玮,王振东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9):1745-1748.

[8]夏计划,拾坤,戴维享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1):41-42.

[9]汤锋武,符锋,蒋显锋等.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椎间盘突出致腰椎管狭窄症[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12):1234-1238.

[10]梁仁根,樊天佑,吴文虎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8,39(2):245-246.

[11]陈付强,于洋,杨文荣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0):759-763.

[12]黄保华,钟远鸣,陈远明等.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16):96-101.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