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纤维连接蛋白 (Fn)影响及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分析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纤维连接蛋白 (Fn)影响及临床疗效

李振华

长沙市中医医院 耳鼻咽喉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纤维连接蛋白(Fn)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47例加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将两组的Fn水平、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n水平、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盐酸氨溴索联合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改善血清Fn水平。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纤维连接蛋白

分泌性中耳炎为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1],以鼓室积液、耳鸣、听力损失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若是未得到及时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粘连性中耳炎,会降低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水平,进而对患者的听力功能造成损害[1],甚至导致耳聋。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药物[3],但是单一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存在起效慢、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高等不足,因此本文对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详见正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本院接收的9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纯音听阈测定为听力障碍,且中耳鼓室内有积液存在,明确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并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存在耳聋家族史或其他耳道病变的患者;(2)存在五官科其他疾病的患者;(3)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4)过敏体质者或对本次研究中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

对照组47例中,男33例,女14例;年龄为20-60岁,年龄平均值(42.74±3.19)岁。病程为3-20个月,病程均值为(10.15±1.72)个月。左耳25例,右耳22例。

观察组47例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为21-61岁,年龄平均值(42.83±3.24)岁。病程为3-21个月,病程均值为(10.24±1.83)个月。左耳24例,右耳23例。

两组之间对比基线资料差距不显著(P>0.05)。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安排患者完成各项相关检查,均予以ICU监护、卧床休息、吸氧、镇静等治疗。同时进行鼓膜穿刺抽液,使用注射器抽吸中耳腔内积液,直至回抽液出现气泡后,退出针头。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mg,一周一次,连续注射5周。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氨溴索0.5ml+0.9%氯化钠溶液,向鼓室内注射。完成注射后,指导患者头部偏向臆测,按压患者的耳屏,直至患者感觉到咽部有药液流出。一周后复诊,若未治愈则重复治疗。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清晨采集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mL,经离心处理获得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Fn。

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4]:①优: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基本消失,鼓膜及听力均恢复正常;②良:在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鼓膜改善明显,听力恢复良好;③差:以上标准均未达到,甚至有加重情况出现。治疗优良率=优的比例+良的比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内对比采取配对t检验,组间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X²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Fn水平

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前的Fn水平进行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Fn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Fn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的Fn水平(mg/L)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对照组

47

121.57±28.84

144.19±29.58

3.754

0.001

观察组

47

121.64±28.76

187.35±32.62

10.359

0.001

t值

-

0.012

6.719

-

-

P值

-

0.991

0.001

-

-

2.2临床效果

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

如表2所示:

表2: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对照组

47

21(44.68)

16(34.04)

10(21.28)

37(78.72)

观察组

47

31(65.96)

14(29.79)

2(4.26)

45(95.74)

X²值

-

-

-

-

6.114

P值

-

-

-

-

0.013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升高,患者由于中耳鼓室内积液黏稠会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5],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临床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其能对机体非正常的免疫作用、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进行有效抑制,有助于抑制患者中耳内自身偏倚活性细胞的增殖表达,有助于阻止血清炎症因子的释放。

地塞米松为临床常用的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抗炎、抗免疫效果[6],其经注射直接作用于鼓室内,可直接抑制咽鼓管黏膜内的炎性反应,可有效消除局部炎症,起效快,且有助于中耳积液渗出以及黏度的降低[7]。盐酸氨溴索为痰液溶解类药物,可对患者中耳内的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的小分子黏蛋白进行抑制,降低中耳积液粘稠度[8],进而促进积液的排出,另外盐酸氨溴索可促进自体局部清洁能力水平提高,开放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对炎性介质的释放进行抑制,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和促进听力早期恢复。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n水平明显升高,治疗优良率更高,提示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可使患者的Fn含量增加,进而能够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

总而言之,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的联合用药方案效果确切,可增加Fn含量。

参考文献:

[1]刘怡君.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8,39(10):164-165.

[2]杨明,朱晓燕,伏飞达,等.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3):4489-4492+4415.

[3]钟康华.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4):148-150.

[47]陈海林,廖艳萍,黄辉.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7,38(11):2089-2090.

[5]张义.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01):178-184.

[6]张书龙.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4):4890-4891.

[7]王青海,熊向菁,李俊娟,等.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J].山东医药,2017,57(44):86-89.

[8]黎润球,何锦添,毛志强.地塞米松和盐酸氨溴索联合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9):74-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