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分析

王克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 230001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手术室全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儿科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手术室全期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治疗中,采取手术室全期护理措施,能够减缓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手术室;全期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是由于结肠缺乏神经细胞,导致肠道出现痉挛,排除粪便困难,并淤积在肠道尾部,最终使得近端结肠变肥变大。先天性巨结肠属于较为常见的小儿肠道疾病,对于发病原因尚未得出明确结论[1]。先天性巨结肠发病后患儿会出现呕吐、便秘及腹部痉挛等表现,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实施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小儿患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且对于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较差,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和患儿术后恢复。此次研究于医院儿科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护理干预下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于医院儿科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为5个月,最大年龄8岁,平均年龄是(3.38±1.67)岁。对照组患儿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8岁,平均年龄是(3.42±1.58)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症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入组患儿监护人均对研究实验知情并同意,符合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指征。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包含结肠灌肠、监测患儿反应、舒适护理,以及术后药物及并发症护理。

实验组采取手术室全期护理。(1)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在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小儿患儿的身心特征,实施针对性沟通及护理措施,以温柔的语言和的态度与患儿交流。同时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争取患儿家属的配合与支持。(2)手术中,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创建舒适环境,通过语言安抚等方式保证患儿平稳心态,对于无法配合的患儿,注射4mg-6mg/kg氯胺酮。(3)手术实施后,为患儿创建和维持舒适清洁的病房环境,做好清洁通风及消毒。以温馨装理念装饰患儿病房,同时在手术后监测患儿恢复状况,并及时安抚其情绪,促进患儿的术后恢复。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针对此次研究中测量与统计的数据,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用(x2)进行数据校验,计量资料用(t)进行校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1 两组患儿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对比(5e913e37be5bd_html_7e7c5198e8affe93.gif±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引流量(mL)

手术时间(min)

蠕动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

实验组

40

44.95±15.26

53.64±16.79

158.64±39.84

18.95±5.84

6.85±1.52

对照组

40

53.85±17.69

70.79±23.64

178.64±48.62

25.64±6.79

12.68±1.39

t

12.524

12.226

9.465

11.859

12.968

P

0.025

0.026

0.034

0.027

0.024

3 讨论

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是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儿需要针对性的护理与照顾。手术室全期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身心需求出发,将恢复及提升患者健康作为目标,采取系统方法实施连续、全面和计划性的护理干预措施[2]。手术室全期护理模式下,从整个手术治疗过程出发,结合小儿患者的身心特征及护理需求,以人文、生物和医学结合的角度进行针对性护理。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全期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使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得到强化,患儿的身心状态可以得到保证和优化,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应对治疗[3]。全期护理强调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转变传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和交流不足的状况,为手术室和病房增添了温馨的气氛,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创建,患儿能够接受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既往护理干预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是生物医学模式,对于患儿心理特征及相应社会因素的关注较低,全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将患者健康及护理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出发点,能够使护理工作的全面性、连续性和优质程度得到显著提升。综上所述,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治疗中,采取手术室全期护理措施,能够减缓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张轲.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4):70-71.

[2]李华明.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J].中国农村卫生,2017(6):33-34.

[3]张莹楠.快速康复理念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29(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