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8
/ 2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陈彦 张丽桃 李念 程思婷 通讯作者 : 谢倩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目的 对冠心病支架术后伴焦虑抑郁患者在恢复中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患者共计为66例,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所接诊,取组中33例,在恢复中以常规模式展开护理,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展开心理护理,即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恢复期间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运用到冠心病支架术患者治疗中,可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并提升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恢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支架术;焦虑;抑郁

冠心病在临床一直保持有较高的发生率,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该症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较大。以冠心病支架术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已经在该部分患者治疗中得到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因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患者恢复较为缓慢,多数患者在术后恢复中伴随存在有不同程度负面心理[1-2]。为帮助该部分患者恢复,我院就心理护理运用到该部分患者护理中,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患者共计为66例,为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所接诊,取组中33例,在恢复中以常规模式展开护理,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则展开心理护理,即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53—78岁间,均值为(67.12±1.82)。而观察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55—76岁间,均值为(68.82±1.98)。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应护理措施均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展开,针对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各方面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密切进行观察,针对患者术口变化情况评估,及时判断是否存在有感染等症状。同时,需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有异常感。而观察组则需要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具体护理对策如下:

(1)做好日常心理评估。因该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会担忧自身恢复情况,内心存在有较大压力。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需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做好对应记录工作,为后续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提供指导。

(2)健康宣教。结合实际可知,多数患者对手术方案缺乏透彻了解。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认知情况及时展开健康宣教工作,帮助患者对自身手术方案进行了解,对于患者所存在的关于手术以及术后恢复中的各方面疑问,护理人员同样需要详细进行解答。

(3)注意力转移。在未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自身所喜欢的事情,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比如,可指导患者进行阅读或者听音乐等,在患者各方面生命指标稳定且达到下床条件后,可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陪同的情况下引导患者进行散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4)指导患者与治愈病例交流 。可指导患者与部分已经治愈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分享在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自然能够对患者负面心理进行改善,建立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SDS、SAS量表评价),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展开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各数据都借助SPSS19.0处理,百分数表示计数数据,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结合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组别

例数

SAS

SDS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33

33

-

-

36.83±1.83

43.09±1.77

12.083

0.001

37.92±1.54

45.76±1.26

13.991

0.001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同样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详见下表2。

2 两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对比

组别

例数

依从率

生活质量

观察组

对照组

X2/t

p

33

33

-

-

32(96.97)

25(75.76)

10.764

0.000

81.81±1.88

71.05±1.79

12.992

0.001

3 讨论

随着冠心病的临床发生率不断上升,接受冠心病支架术治疗的患者数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在增加。在该手术的作用下能够帮助患者心功能得到恢复,但因手术难度较大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需要患者在术后长时间进行恢复且多数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进而使得患者在恢复期间伴随存在有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与各方面治疗操作的配合性[3]

从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帮助患者负面心理进行改善,进而对治疗依从性进行提升逐步被临床护理工作所重视。早在刘卿等[4]研究中已经指出,将心理护理干预运用到该部分患者恢复过程中,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增加患者与各方面治疗操作的配合程度。结合患者认知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可帮助患者更加科学的认识到支架手术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确信只要配合好各方面治疗操作自然能够得到恢复[5]。在本次研究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治疗依从率层面均具备有明显优势,充分证实心理护理在该部分患者恢复中的作用。

总之,针对冠心病支架术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可将心理护理加以使用,帮助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促进其恢复。

参考文献:

[1]杨莉君, 马红波, 李娟. 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78(1):177-180.

[2]韩颖, 郭松奇, 王楠.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9):1253-1255.

[3]段焱.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伴负性情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5):151-152.

[4]刘卿. 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1):120-122.

[5]向吉瑶, 张玉兰.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骨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