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2
/ 2

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张一男

身份证号码: 23010219870130****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我国的传统民居使用的材料是非常有特点的,还有着独特的建造体系,民居的整个空间布局都有着独特的设计感。我们现代所接触的城市建筑中造型或是局部的构造等方面都是受到传统民居的影响,因此传统民居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路径。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从基础、形式、实践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城市建筑;影响

引言:民居是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所,是人们遮风挡雨的一个场所,所以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的民居看的非常重要,对于其如何进行建造会发挥人们智慧的结晶,使得所建造出来的民居不仅仅能够满足功能上的使用,同时能够满足艺术上的使用性。对于传统的民居,不仅体现了当时所在朝代的文化特点,同时根据每个区域的文化特色不同,没一个地区的民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正是这种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在时代化的发展中,在人们不断追求传统文化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神中,传统民居的特色在城市建筑中不断得以体现。

一、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基础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古代,大多数民居所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居住问题,建筑结构的形成也是与当地的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民居建筑基本上都是单独的存在于土地上,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关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筑开始趋向于以单元化为主体。这种建筑方式有着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随着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追求,目前在城市建筑中赋予传统民居风格的特点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需求是追求自然和谐的一种结果,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结果。

二、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形式

(一)现代城市建筑选址方式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居极为注重建筑选址,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首先注重对自然的因借和契合,强调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其次注重建筑布局和空间的组合,中国传统民居无论南北,其整体建筑群落布局极为灵活,在对山水环境的因借中,表现出灵活多变的布局形式。如山城重庆应用了随山走势的吊脚楼:“重屋累居”表现出与地形的契合,而北方四合院则充分利用了平原之地,以模数化的空间组合形成建筑群落。这种因借自然的建筑选址不仅节约用地,更体现了建筑自然的“共生”理念,如徽州民居多以传统风水理论进行选址规划,屏山脉水中每一个建筑空间节点都表达了特定的传统意义。

现代城市建筑受到这种理念的影响,其规划选址亦带有极为鲜明的因借特征,不仅与大环境相关联,更积极地利用环境进行空间的拓展。如青岛玺景园小区,其原始地形北高南低,小区建筑利用了地形现状,因山借势,设置了半山住宅,结合高差形成了建筑景观的对景、借景,设计构成了建筑中多个观景平台和休憩庭院。北京易郡中式别墅建筑则根据北京地形气候,继承了传统民居四合院的设计风水理念,地块按照传统风水学进行曲线式的选址规划,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

(二)现代城市建筑空间形式的影响

现代主义式的现代建筑追求居住的私密与功能性,在中国的应用多呈现出城市居民交往少、邻里不相识的特点。而中国传统民居则更多注重交往空间,讲求“远亲不如近邻”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现代城市建筑中亦受到传统民居空间形式的影响。传统民居中的交往空间主要有聚落集会中心、街巷和院落三种形式。

传统聚落集会中心极具向心性,常见于乡村村口大树、祠堂、戏台等位置,如湖北宝石村集会中心是以祠堂为主,形成主祠堂、氏族祠堂的聚集团块。与这种空间形式相对的是城市建筑空间形式中的休憩广场、主题景观等场所,皆利用建筑群落的向心空间而构成,形成聚落集会的交往空间。

传统民居中的街巷是主要的交往空间,街巷空间易于停留、交谈和娱乐,与建筑实体紧密相连。街巷两侧建筑立面具有连续性,空间范围极为清晰,具有鲜明的图形性质和紧密的空间围合感。在传统街巷中常与建筑内部院落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极富人情味的建筑景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交通工具改变使建筑的细部设计丧失观众,从而失去更多的亲和力。而传统民居的街巷空间则弥补了这一不足,表现在现代建筑中则是分流车行和人行道路,形成小型的街坊空间。如广州星河湾居住小区,即在建筑的围合中形成了街巷空间,构成楼座之间完整的虚空间形态,形成了系列化的邻里场所。

(三)现代城市建筑界面形式的影响

传统民居的取材多因地制宜,从轻巧通透的干栏建筑到厚重封闭的生土住宅,从小天井到火墙青瓦,传统民居建筑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而形成了多样化的民居材质。这些材质不仅显示出极为鲜明的地域性,更在设计结构上充分考虑了建筑内部气候微循环的功能,对建筑整体造价、采光和通风温度等方面具有极为珍贵的借鉴价值。如北京易郡中式住宅建筑在外部形式上参照传统北京四合院,采用传统工艺的青灰色黏土进行界面材质的装饰和建材应用,表现了建筑的历史传承和本土化特性。

传统民居的色调处理极富特色,如最富色彩意境美的江南民居建筑,其地理特性以清泉流水、山雾袅袅为特色,多为白墙黑瓦,建筑色彩的对比与建筑虚实空间相统一,凸显出空灵清秀的建筑风貌;而陕西土窑则秉承了道家理念,以当地黄土高原为主要进驻色彩,创造出朴实的建筑艺术品格。此外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民居装饰选择,浪漫大胆,如哈萨克族应用了大面积的蓝、红色彩,突出建筑色彩的华美,白族以精致的木雕反衬出建筑的活泼,这些色调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与周围环境极为协调。

现代城市建筑无论在色彩、材质抑或外部形式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民居的影响,甚至应运而生了“新中式”建筑设计风格、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如贝聿铭就是新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设计师,其设计的美秀美术馆、香山饭店等建筑无不显示出中国传统民居的多维度影响。

三、中国传统民居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实践

中国传统民居中所包含的一些特点完全值得现代城市建筑设计者和建造者所追崇,里面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在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建造过程中,就是完全借鉴传统民居的特点来赋予到城市建筑的建设中。深圳第五园的建筑启发来自于岭南的建筑风格。为什么取第五园这个名字,是因为岭南本来存在四个著名的岭南特色的林园,这个建筑的建设,是在前面四个林园基础上的一个承接,是对岭南建筑特色的一个推广。在第五园中,里面存在着很多的高墙,这点与民居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同时里面的建筑非常贴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且里面体现了很多的岭南文化特色。但是在这种历史文化特色的迹象之中,又是使用现代化的材料来进行房屋建造,这种是对传统民居功能上的一种扩展,使得建筑不仅仅能够更加满足文化特色的需要,同时能够满足功能上的需要。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和科技,融合了更多现代化的理念。传统的民居还保留着它独有的魅力和特点,很多的现代化民居也会保留着传统民居的特点,在融入现代化的理念,创造出一个新的现代化建筑。让建筑保留着传统的特点和现代化新的创意,这样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为此来表达出我国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侯亚伟.徽州传统民居灰空间形态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硕士论文,2016.

[2]武丹阳.现代城市中老北京民居的人居环境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5.

[3]何薇.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文化表达[J].现代装饰理论,2015(3):168-169.

[4]艾翔.中国传统民居微气候营造的设计方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4(1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