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0
/ 2

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

王瑜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4427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留观室中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危险因素及对策。方法:将我院急诊留观室在2019年1月至4月间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将2019年5月至8月间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优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护理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P<0.05)。常规护理下,护理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态度因素、硬件设施及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管理制度因素,经制定对策,优化护理模式后,危险因素减少,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

关键词: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对策

引言:

急诊留观室中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体质差,病情严重,发展迅速,随时都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十分脆弱,需要特殊护理。但是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导致严重后果。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存在许多漏洞,如果不及时完善,难免会影响患者恢复,甚至导致严重问题。医疗行业内由于护理不完善,出现意外,导致患者病危、残疾甚至死亡的案例有很多,在造成医患纠纷的同时,也对患者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1]。为了预防类似问题的出现,急诊留观室应该分析现有的护理危险因素,制定出完善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以下为笔者针对护理危险因素及对策的研究分析报告。

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参与研究的患者分别为常规护理模式下的100例患者及优化护理模式下的100例患者。研究组中,患者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43.1±6.6)岁。共有男性42例,女性58例,平均住院时间(36.4±2.2)天。对照组中,患者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38.8±5.4)岁。共有男性39例,女性61例,平均住院时间(40.1±0.8)天。以上两组间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分析常规护理模式中的危险因素包括:(1)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责任意识不强,缺少耐心,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恶化情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2)急诊留观室中存在很多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因素,如床栏、湿滑的地面、轮椅等;(3)患者自身心理态度消极,自我护理意识薄弱,很可能会做出一些危险行为;(4)急诊留观室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明确,许多工作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存在很多工作漏洞。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我院对急诊留观室护理工作进行了优化,制定了以下对策:(1)对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无论是新上岗的实习生还是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无一例外都需要定期参与集体培训,参与培训的时间固定,做到每隔一段时间学习一些新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培训还包括护理工作态度,责任意识等,要做到积极、主动、热情,为患者着想;(2)改善急诊留观室环境,多清扫,定期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勤更换被褥,以防患者感染。将带有安全隐患的硬件设备移除或妥善处理,避免患者滑倒、磕碰;(3)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划分权责。每一名护理人员负责一个床位,出现问题由负责人承担责任,将各项工作有条理的划分,改变过去混乱的工作模式,使每一名患者的需求都能及时得到满足,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交接班流程要进一步规范;(4)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学会自我保护和简单的自我护理知识,远离一些影响恢复或带有危险性的行为。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急诊留观室的平均住院时间,根据疾病恢复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显效+有效)5e672edbab8bf_html_61bf273a6493df98.gif 100%。

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在急诊留观室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2±0.6)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1±0.2)天(P<0.05)。证明研究组患者的出院速度更快。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通过将两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得出了以下数据(见表1)。最终证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组别

数量(n)

治疗显效(n/%)

治疗有效(n/%)

治疗无效(n/%)

总有效率(%)

研究组

100

42

48

10

90

对照组

100

38

44

18

82

    讨论

    一些患者病情不稳定,或较为严重,容易反复,需要留院观察,这时便会进入到急诊留观室中[2]。因此,急诊留观室中的患者随时都有发病的可能,需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工作繁杂,工作范围和责任划分不明确,很容易出现疏忽。另外不乏有一些护理工作者,对待患者的态度恶劣,缺乏耐心和细心,无法及时了解患者需求。为改善这一问题,医院必须对急诊留观室的护理工作制度进行整顿,使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条不紊的完成工作。同时,也要进行工作素质的提升,学习新的护理工作理念。另外,考虑到危重症患者活动能力有限,敏感且脆弱,也必须对病房内环境进行优化。良好的住院环境能够减少意外的发生,也能改善患者住院的紧张情绪。最后,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调整活动和饮食,起到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3]

    本次研究分析了急诊留观室传统护理模式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对策。完善后的优化护理,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未来,还需对新出现的护理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不断制定出新的对策,使急诊留观室护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常颖.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23):213-213.

    [2]周丽萍,尹小青.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6):297-298.

    [3]关欣.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