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质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03
/ 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质疑

唐献波

广西岑溪市第五中学 广西岑溪 543200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质疑的必要性及分析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引领学生质疑的途径:提供宽松的质疑环境 ,诱导学生质疑;三步教学法,引领学生质疑;利用问题,激发质疑;充分利用各种互动,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等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引领 质疑

在学科教学中,引领质疑,是发掘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所在,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客观要求。引领质疑是社会发展下人工智能时代大热潮引领的客观需要,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下的目标要求。然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受传统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引领学生质疑时,表现出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质疑能力,甚至压制了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对此,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质疑的必要性,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并能采取合理的、可行的措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领质疑,着力引领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引领质疑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下人工智能时代大热潮的引领客观需要

可以肯定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速,质疑能力的培养越发关键,拥有质疑能力的孩子难能可贵。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大热潮你需要不断地探索世界、发展和提升自己,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科学的发展看,“质疑”尤其是一个有价值的质疑,它比一个完美的回答更有价值,它像引擎一样,推动人的思维不断去思考、去创造,开发一个新领域。而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像爱因斯坦最著名的一个提问:如果我坐在像光速一样的机器里,我看到的是什么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奠定了他的伟大发现---相对论的基础。由此可见,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本”,创新变得越来越珍贵,与此相关的质疑、创造等思维能力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重要。质疑是由好奇、探究引发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要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勇于批判,来提高他们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深有体会地指出,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敢质疑。因此,经合组织在《为21世纪培育教师和学术领导者:来自世界的经验》的报告中强调,掌握无定式的复杂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这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可见,引领学生质疑,会质疑、敢质疑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的本质追求。学校是引领学生质疑能力的主渠道,而道德与法治课堂承担着引领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质疑很必要。

  (二)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

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20163月,中国教育学会推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其中第24条“批判质疑”,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这是有关文件中明文提出批判质疑,并承认它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要引领学生的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教学仅释疑解惑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然后去分析解决问题。

但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质疑能力的培养关注严重不足,导致学生欠缺质疑能力。有调查显示:只有少数教师会在教学中将对质疑能力的引领付诸于行动,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方式没有得到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学生对质疑思维的方法和技能知之甚少。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指出,质疑能力的引领是现代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思想品德教与学的过程中。而我市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也十分重视学生质疑探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当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着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质疑能力培养的教育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课堂的主人。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目标要求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注重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把引领学生质疑能力作为主要方向和目标。

二、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意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与探讨。发现部分教师不会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更不容许学生质疑。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强调学生统一步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质疑能力引领的方式不够丰富,学生质疑能力的引领得不到足够重视,

不利于学生探究发现,更不利质疑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领下,学生即使获得了完善的系统知识,也无法灵活对知识加以运用,无法质疑,也不会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更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引领。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学价值观,引领学生步入自我能力提升的范畴。

  (二)质疑方式单一

 首先,缺乏良好的质疑兴趣。学生如果没有质疑兴趣,就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不会主动质疑。其次,学生的质疑能力弱化。从现有初中生的现状来看,学生质疑被动,紧跟教师思路,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拥有质疑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不会对教材进行质疑、也不会利用教材内容提出新的见解,更不敢否定。学生不愿质疑,不会主动质疑,质疑兴趣不高、质疑能力较弱。即使教师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学生也不懂得质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极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与理念,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提高自我质疑能力。

  三、引领学生质疑的途径

  (一)提供宽松的质疑环境 ,诱导学生质疑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始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明智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想方设法提供宽松的质疑环境,让学生主动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因此,在课堂上实施“三分钟时事播报”讲解最近社会事件、小小老师、辩论赛等,根据学生质疑的需要灵活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有意创设质疑氛围,提供宽松的质疑环境。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宽容,要予以激励、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让他们找到提问的兴趣和成就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诱导学生质疑

二)三步教学法,引领学生质疑

引领学生主动质疑是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最好形式。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疑,然后释疑发展能力。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所谓质疑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独立思考、会思考。质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置悬念,还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质疑。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提出三步教学法 “预习质疑——合作探疑——展示解疑”引领学生质疑。一是预习质疑。这一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带着学习目标的重、难点问题先行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思考、并质疑一些问题,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疑作好铺垫、奠定基础。二是合作探疑。这一环节由学生有效地设计问题并集合探究共同解答。由于学生的个性、经历、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问题。为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必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三是展示解疑。学生展示学习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解疑。对于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尝试解答。在解答过程中以读促思,以思促议、以议促解,反复思考,品味。教师只在学生对一些难点问题“山穷水尽”时,引导他们“另辟蹊径”,让他们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三步教学法,注意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质疑,强化学生探究意识,激发质疑潜能。

(三)利用问题,激发质疑

由于教学活动常依赖师生的对话。教师的话语对学生能否主动探究,主动质疑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师生交流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做到:

一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教师要通过话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共同参与者,而非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二是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时,尽量避免“下指令”,而是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有同学阅读新闻之后,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国家领导人有的称为总统,有的称为主席,还有的称为首相或是其它?”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探索的契机,涉及到很多政治学方面政治体制的内容,虽然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有点深。 我马上引导鼓励他组建小组对这个问题尽心探究。在后面课程中给他和小组展示自己所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们自己通过问题探究,查找资料,体验释疑过程,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是一种质疑能力的提升。又比如:我在讲述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第二框《少年有梦》的内容的时候,有一个话题是谈到努力是实现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时,我当时就问学生:“任何事业的成功,任何梦想的实现,有了努力就可以了?”“课本当中强调具有了‘不服输’的生活态度、‘立志’与‘坚持’就可以启航梦想,你觉得这一些提法全面完整吗?”其实,我们同样可以理解为,之所以这么做,我是在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探疑。学生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努力实现梦想,还要讲究“科学”,更要讲究“策略”等等,特别是一些学生提出,一定的有弹性的计划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多用一点心,处处皆可以提出问题,比如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一框《让友谊之树常青》,有人说,我们平常交友,经常讲我们好话的人,我们可以交朋友,而说坏话的人,我们一定不能交朋友。在课堂上,我们补充这个判断,让学生去质疑一番,结果你会发现,学生还是一定思维能力的,他们会举出,总说你好话的人,可能是对你有所图的。而说你坏话的人,可能正是指出你的缺点的人,说不定是你的诤友。如此这样的一节课会变得更富内涵。实际上也正因为,对教材内容的不断质疑,使得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入扎实。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来,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质疑能力等等,在有针对性地提问中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三是教师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维持问题的开发性、强调答案的不确定性,弱化自己在知识上的权威。甚至可以说老师也不知道答案,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不断的质疑、思辨,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观点,体验质疑的乐趣。

  (四)充分利用各种互动,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辅导者、引领者,我充分利用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各种互动,引领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设计了“猜网友”、“认网名”、“辨网言”三项学生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质疑、否定网络非现实,具有虚拟性、不确定性,形成“网络交友需谨慎”的观点。通过质疑让学生意识到现实交往的不可替代性,既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又提升了质疑的能力,切实为学生生活提供了指导,让学生从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好的走进社会生活。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领、激发学生良好的质疑动机,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从而达到合理引领,培养质疑能力,使他们将来能成为国家需要的自主创新型人才。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领学生的质疑,是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引领学生质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他们将来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电子文献

吴朝辉《批判精神与质疑精神及其引领方式举隅》2018年第七期

何美惠《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2019年小学科学叶彩红名师工作室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2017年邯郸27中老贾

作者简介:唐献波(1976- ),女,广西岑溪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