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上好成果展示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25
/ 2

扎实上好成果展示课

杜影

牡丹江市紫云小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成果展示课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每一个活动主题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在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后集中展示实践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只有广泛的交流研究成果,才能体现出各个小组对一个活动主题的研究价值。在一个大活动主题下,每个活动小组研究的小主题不同,得出的研究成果不同,成果展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可以让各小组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地对当次活动主题的认识。

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如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展示环节中,各小组更重视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而在其它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时显得漫不经心,从而导致本应该是“百花争艳”的展示变得“一枝独秀”,“丰富多彩”的收获变得“微乎其微”,这种现实效果与理想效果相差甚远的情况不容乐观。这样的状况如果继续持续下去,势必会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多彩、精彩的课程失去兴趣,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如何做才能更有效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展示课落到实处呢?我在思索的同时,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展示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见识不足,虽有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最好的方式展示出来,但是在做起来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教师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指导就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打开思路,扩宽他们的视野,并在一次次积累与沉淀中实现质的飞跃。

首先,教师要精心为每一个学生打造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不分男女、不分强弱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充分信赖彼此。每一个活动的展示过程,教师都要密切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与态度。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在完成自己负责的活动任务时敷衍了事、也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能力产生质疑而引起矛盾或造成有人无事可做。只有小组内部团结一心,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越来越强。只有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为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其次,教师要重视促进资源共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与学生获得的信息要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形成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互通有无,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虽然每个活动小组研究的小主题不同,但是在收集资料的时候也往往会找到对其他小组来说有价值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也很可能对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个研究小组获得的资料越充分、越多样,越能提高小组在活动成果展示时成功的机率。当每个活动小组所呈现出来的研究成果都那样精彩时,自然会紧紧抓住其它小组的目光,这就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中收获被认可、被赞扬的喜悦,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骄傲,更愿意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中来。

最后,分层教学,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组织形式,虽然在分组时,尽可能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但绝对的平衡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会出现各组活动的进度存在差异,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都高质量地完成实践任务。如果这时,教师要每个小组都在同一时间进行研究成果展示,这势必会使一些小组为了应付展示而草草了事,降低了实践的实效性。为了让每一朵“花”都能够尽情地绽放,教师就可以让做得好、提前完成活动的小组先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做得好”的小组的需求,还可以给“做得慢”、“做得差”的小组争取到更多时间的同时给了他们借鉴的榜样,实践效果自然大不一样了。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只有在指导上多动脑筋,下大力气,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准备、高质量地完成成果展示活动,才会始我们的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珍惜的舞台,凸显课堂魅力,才会始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实现质的飞跃。

二、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

学生的研究成果不应该仅仅是指通过实践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也应该包括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而得到的“体验成果”。无论是哪种成果,在呈现出来时,都需要学生的切身感受。因此成果展示时也应该是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不能是把搜集到的资料罗列出来冰冷、机械地进行展示,没有了“人情”味。

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中,如何把研究成果与体验成果有机地统一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时获得的感悟和体验;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了,经历了主题活动的全过程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把这些问题解决掉的;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时是否顺利,又是如何克服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综合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这些问题,教师逐一的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做到显然精力不够,那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和收获记录下来。

记得在进行《小蒜头大作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成果展示时,一份体验日记吸引了我的目光。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为了观察蒜苗的成长过程,我决定亲自种一棵蒜苗。经过查找资料,我发现要种蒜苗要准备沙子。可是这冰天雪地的,工地都停工了,我却哪弄沙子呢。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爸爸,可是爸爸却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我。不但如此,他还警告我不许在家里种蒜苗,他嫌蒜苗的味道太浓了。这可怎么办呀!正在我愁眉不展时,发现小区里有一家正在装修,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他家找沙子,果然找到了,这一家人听说我的用意后,也豪爽地送了我一袋沙子。我欣喜若狂地抱着沙子往家走,还没走到家门口就想起了爸爸的话,我的蒜苗种哪好呢?思来想去,只能把它种在楼道里了。怕有人“尝鲜”我还特意在花盆边贴了一封信,请求邻居们手下留情。蒜苗也不负我所望,长势喜人。不久,邻居们都喝上了鲜美可口的蒜苗鸡蛋汤。爸爸见我如此执着如此认真,也主动把我放在楼道里的蒜苗搬到了家里。看着爸爸态度的转变,听着邻居们一声声道谢,我开心得心儿怦怦直跳,我怎么也不会忘记那一刻自己内心的激动……

瞧,这就是体验成果。在这次成果展示课中,展示的不单单是研究成果,更多的是这份体验日记背后学生那执着的态度。这篇日记凝聚着学生对活动的热情,凝聚着学生的智慧,更凝聚着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付出。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活动的“真”。是的,成果展示活动,它不是理论的堆砌,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哗众取宠式的各种做秀、表演。只有学生关注到自己在活动中的切身感受,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活”起来,才能真正走到学生的心中,变为了研究而研究的无奈为感受成功与喜悦的主动。

三、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研究学习的路上,孤掌肯定难鸣、但百花可以齐放。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平等竞争与合作,大家才能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一)师生互动,共同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所以教师不但要作为指导者发挥指导作用,还要作为活动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活动。师生双向互动,才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才能让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才能真正与教师一起进行实践探究,使双方都有提高,都有收获。

(二)生生互动,百花齐放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都是一个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其它小组同学看,就算每个小组都精心准备,我们也还是会看到台下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如果改台上演台下看的展示方式为“台上台下”的学生充分进行双边活动,就会大大提高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展示形式,更重要的是会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活动的实效性。

让成果展示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并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绽放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