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肺健脾中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2

益肺健脾中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营养状况

刘丽华

邵东县廉桥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 邵阳 422811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益肺健脾中药治疗后肺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方法:将10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肺健脾中药。评估两组肺功能及营养状况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以及最大通气量(MVV)指标改善更佳,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理想体重百分比(%IBW)、转铁蛋白(Trf)、血清蛋白(ALB)、上臂肌围(AMC)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健脾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通气状态以及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应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障碍;中药治疗;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本病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高。营养状态是评估慢阻肺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但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往往收效不佳[1]。本文就此观察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益肺健脾中药治疗后肺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希望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病例病情均处于稳定期,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型,支气管扩张实验结果为阴性,既往2月内无皮质类固醇药物应用史,1月内无急性发作史。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44~68岁,平均(53.4±7.1)岁;病程4~16年,平均(8.1±2.4)年。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分布均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肺健脾中药治疗,方用黄芪30g,茯苓、党参、白术、半夏各15g,防风、款冬花、甘草、陈皮各10g,地龙8g。随证加减:中阳虚则加干姜6g;痰浊偏甚则加白芥子10g;肺津郁热加黄芩10g;气逆喘甚则加旋复花与苏子各10g。水煎取汁,早晚各取其半,1剂/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2]

分两次测定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以及最大通气量(MVV),取各指标最佳值,另测定治疗后两组理想体重百分比(%IBW)、转铁蛋白(Trf)、血清蛋白(ALB)、上臂肌围(AMC)等营养状况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方差齐者或者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者以t检验,方差不齐或者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者则行秩和检验,当P<0.05时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见表1。

表1 用药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x±s,%)

观察指标

观察时点

对照组(n=37)

实验组(n=37)

FVC

治疗前

79.79±12.22

80.95±15.54

治疗后

81.35±16.39

85.60±15.39a

FEV1

治疗前

55.33±12.50

54.92±10.69

治疗后

52.61±11.49

58.11±11.96a

PEF

治疗前

51.81±10.36

50.99±10.87

治疗后

49.55±15.02

53.63±12.50a

MVV

治疗前

60.22±12.51

59.74±10.52

治疗后

58.81±10.92

66.17±13.69a

注:相比于对照组,aP<0.05

2.2 用药后两组营养学指标评价结果对比见表2。

表2 用药后两组营养学指标评价结果对比(x±s,%)

组别

例数(n)

Trf(g/L)

ALB(g/L)

AMC(cm)

%IBW(%)

对照组

50

1.84±0.21

37.41±3.15

17.74±1.26

83.30±8.77

实验组

50

2.09±0.18a

40.49±2.97a

20.38±1.88a

95.22±8.64a

注:相比于对照组,a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针对COPD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COPD合并营养不良这一并发症逐渐为临床所关注。据统计,稳定期COPD患者中超过25%的病例合并营养不良,且病情严重程度与营养不良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3]。大部分观点认为营养不良以及肺功能损害是本病的独立预后因素,二者彼此影响、彼此依赖,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COPD被纳入“肺胀”以及“喘证”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在病情稳定期主要表现为本虚,即肺脏、脾脏亏虚,其中肺气亏虚是导致COPD的始动因素,更是首要条件。肺气受损导致肺失宣肃,难以发挥“肺朝百脉”、“肺主治节”等功能,浊气不排而清气不养,胸中瘀滞而日渐膨满。长此以往,肺虚而致脾失健运,水湿停积,痰液瘀阻并深伏于肺;脾肺两虚的情况下宗气生成不足,导致元气亏虚,这也是本病稳定期病理性改变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因此应遵循益肺健脾的治则。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肺功能指标以及营养状况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方中所用黄芪可补气固表,改善呼吸系统以及肺脏免疫能力,改善脾脏代谢能力低下的状况;茯苓可利水渗湿,宁心健脾;党参可补中益气,和胃健脾;白术、半夏可燥湿利水、清热化痰,健脾补气;佐以防风、款冬花、甘草、陈皮、地龙等多种药材,全方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强化其肺部机能。

综上所述,益肺健脾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通气状态以及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应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华启,徐莉娜,王艳娟等.玉屏风颗粒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6):614-615.

[2]张湘华,时占楼,岳红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肺血管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3,(6):29-31,32.

[3]王琴芳.中药足薰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养生B,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