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1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巴图

鄂托克旗蒙古族实验小学

【摘 要】数学建模思想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问题情境建立数学关系结构、形成情境的真实模型,再运用数学方法获取知识。其本质是学生经历抽象问题、构建模型、探寻结果、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概念、命题、定理,解释数学结果和数学问题之间的数学关系的模型思想。教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推理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实践应用     数学建模是学生将数学知识从现实生活抽象出的思维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完成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但小学生思考问题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能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推理、建模过程。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数学概念,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模型的具体思维和实践过程,通过具体、抽象、概括、归纳、推理,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设置情境,问题表征    数学建模思想是对数学问题现象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模型的思维发展过程,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数学概念,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关系,通过模型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对现实问题作出解释,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运算规律,再进一步总结出单价、总量、速度、时间等数学概念知识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联想具体事物,再用数学符号表征事物,让学生能在直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从而自觉、主动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提出假设,抽象概括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要为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启发和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经历对问题的猜想和预测过程,同时,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对问题更好地进行抽象概括,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加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模型,使学生的解题思维更具灵活性,在深入的思考分析中,不断拓展解题思路和抽象性思维,经历概括、推理、运算的操作过程。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题目适用于什么样的模型,在解题过程中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将生活化问题形象化、符号化,让学生自己拓展数学思维,验证数学模型是否选择正确,可以针对问题的类型,快速提取相应的数学模型,提高解题效率。     三、互动对话,归纳推理    数学模型是形式化表达概念关系的数学结构,学生需要通过对数学模型正确求解,才能有效迁移运用,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联想、猜想,推理出模型的应用。并对数学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验证模型是对数学模型合理性和准确性的检测,学生要利用科学、严谨、理性的数学思维,对模型结果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确保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教师要尽量与学生形成合作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想法,通过解题经验的分享,能更深入地进行探索和分析,如果发现模型与问题类型不吻合,学生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这样可以深刻感知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同在数学模型验证成立后,学生可将模型迁移到问题中,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在教学“千米和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让学生在生成“千米”概念的同时,可以用数学更好地描述现实世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激活,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生活知识经验,让学生回答“橡皮的长度单位”“班级内桌子长度单位”“学校跑道长度单位”“北京到天津铁路的长度单位”“如果学校跑道250米1圈,需要跑几圈”等,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让学生在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的同时,建立一种抽象的模型,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解题的乐趣,进一步思考“跑道一圈长度单位是米,1千米是几圈”启发学生将建立的模型放到实际问题中,快速得出结果。     四、逻辑思维,猜想探索    数学建模是学生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对数学问题的简化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依据,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想和探索,让学生在明确解题目标后,向不同的方向扩散解题思路,让学习过程更具广度和深度,在促进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使其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亲自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自的特征。教师向学生呈现雨伞、小彩旗、风帆、警示牌等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三角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和表象,了解学习数学概念的必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探索興趣,教师让学生用三角尺等工具进行操作,在方格纸上画、用硬纸剪等方法,独立完成画三角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边、顶点和角的认识,并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教师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角形的任意内角和都是180°吗”“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等,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求解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完成计算模型的建立、巩固和应用。     结语     总之,教师要启发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归纳总结解题步骤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在解题和思考过程中,快速对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明确解题思路。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发散思路、探究问题,通过假设和验证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可以准确理解模型与类型问题的搭配,快速提取记忆中的模型,进一步简化、归类、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31-132     [2]田丹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