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梯度式教学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1-13
/ 2

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梯度式教学的探讨

白彦斌

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心小学 743011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小学生梯度作文教学的策略:一是努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写作,二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三是注意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自主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梯度教学;策略研究

一、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师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梯度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稳步提升语文写作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身到作文知识的探索中,这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语文教师顺利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够切实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不管是从语文测验当中作文分数的占比角度,还是从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小学语文写作能力优异与否都会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产生直接影响,这也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小学生探究更高阶层语文知识的基础。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通过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语文教师并未重视小学作文的教学创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单一。大多情况下,教师都以经典作文赏析、优秀作文评选等单向输出的方式为学生分析作文写作技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多小学生难以被激起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恐惧、抵触、反感等不良情绪,这就使得作文写作能力成为许多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短板。

、小学生梯度作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1.鼓励学生多角度写作

作文创作是将人的思维联想、情感内容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小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是同质化教学,但作文创作是一件极其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梯度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写作尝试。

比如,在教学《父亲的背影》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发掘的特点和讲述的内容,为学生全面剖析“多维”写作,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美和特色,并将其转化为文字[2]。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也能够从更多方面探讨自己生活中所发现的内容,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也能够为教师未来开展更高难度的作文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作文完成后,教师可开展学生之间的随机评阅,引导每位同学找出自己手中评阅作文的突出点,并分析自己针对这一事物特点会通过怎样的方法进行描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多维”写作的魅力,也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梯度作文教学。在课后,教师也可将极具特色或表述性较强的文章片段进行摘取,发布到学习群中,让其余同学或家长能够建立起较好的沟通氛围,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意愿更加积极。

2.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梯度作文教学活动前,务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景创设,在较好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能够获得更高的体验感,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中打开想象力、突破思维枷锁,达到“有话想说,有字可写”的最终目的,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梯度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的调整情景创设,使情景创设能够更好的为梯度教学服务,并让两者之间切实建立起更为密切的联系[1]

比如,教师在教学命题作文的写作时,就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命题作文本身可发挥的空间较少,写作方向较为单一,通过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的了解写作方向,并在情景创设中运用梯度规划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情景体验内容,从而产生更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能有更好的突破。如,教师在练习有关于父母、家庭等命题作文时,可在课前将有关于父母亲情的卡通动漫片段整理、剪辑制作成PPT教案,在课堂导入部分播放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回忆在各自家庭中与父母产生的温馨事件,再以此为线索通过小组为单位的方式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可在黑板上规划树状图,并让学生总结在这段回忆中的几个关键词,在某一学生进行表述时,其余同学可进行补充,使树状图细节更加丰富,教师在一旁做好指导和纠正工作。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整理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后开始进行作文练习。

3.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自主写作

在现代教育中,重视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完成的基本教学目标。在这一现代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逐步向生活化靠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梯度作文教学。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切实与教师搭建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作文创作,并使自己的写作元素更加丰富、写作情感更加真挚[3]

比如,教师在进行《我的植物朋友》作文练习时,就可采用“户外教学法”。在课前,教师可让学生观看有关大自然的纪录片,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大自然独特的魅力,并引导学生表述出自己所了解的植物类型。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的种植区域或绿化带进行观察和活动,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感兴趣的植物状态记录下来,着重观察植物的花、叶、植株等等特点,并猜想植物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的变化,同时要让学生综合自己在家庭中所了解的植物信息或自己的种植经验进行总结。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能力验证答案,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和探究结果进行写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能够突破课堂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学生与实际情景直接接触后,学生能够获得更高的体验感,并能够将自己所见、所闻以及所探究的结果直接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在这样的写作训练下,学生可运用的写作素材以及想要表述的语言会更加丰富,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能得以更加全面的激发。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明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构建“梯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这一客观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科学的小学作文教学,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富有生命力的学习环境中,增强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

[1]徐寿美.四年级小学生作文的阶梯式训练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9,(9):64.

[2]汪守功.作文教学的"三级跳"[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9,(11):51-52.

[3]张蕾.层递式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7):122-123.

[4]曾红云.让作文从起步就不难[J].语文课内外,2019,(1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