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规划 ---以泰山公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30
/ 2

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规划 ---以泰山公园为例

范玉荣

板桥镇人民政府 678004

摘要: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要求,所以每个地区的园林景观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已经涉及到了很多行业的发展。本文首先从景观规划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初步阐述景观规划的涵义以及发展前景,通过对我国江苏省泰州市泰山公园的景观规划方案研究,以实际案例具体分析绿色景观规划的现状,统计景观植物种类,发现园内现存的问题,最后进行改造规划。

【关键词】绿色景观;植物种类;改造规划;泰山公园

近几年,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的优化。于是,在城市化进程的道路上,城市公园也应时而生。城市公园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中,会产生新时代的综合性绿化城市公园,也会淘汰规划理念落后的旧时代城市公园在此时,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做一个适合的景观规划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公园地块的作用,更能促进城市内部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城市公园的发展,一步步的景观规划已经慢慢融入建设中,而后期的规划改造能在细节上更加完善城市公园的功能以及规划建设。

1 植被规划

泰山公园位于泰州海陵区的中心地区,人民西路东侧,迎春西路北侧,东风南路西侧。旁边紧靠泰州凤城河。在其东南为省泰州中学,安定书院也与其紧靠一起;在其西南为泰州革命烈士陵园与革命烈士纪念塔;东北方向为泰州实验小学和铁塔游园;正北为溢景园和都天行宫,紧靠居住区。

1.1 物种多样性

泰山公园作为永久性保护绿地城市公园,其中的生物多样性已经初具规模。园内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能体验园内的物种多样性的完善程度[6]。本文采用的是Gleason(1922)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D=S/lnA(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量

园内现有植被种类62种,占地面积14.2万㎡,物种多样性现状值为1.525,相比于同类型的城市公园偏低。其中灌木植物占30种,多样性指数为0.945,表明园内灌木层多样性指数较低,需要引进相对应的灌木植物以增强物种多样性;乔木植物占15种,多样性指数为0.568,相对于指数较低,需要引进乔木植物增加园内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草藤本植物种类占17种,多样性植物为0.326,多样性指数也较低,同样的也需要引进草本植物以增强物种多样性。

在进行植物引进之后,园内植物种类达到83种,其中引进的植被中乔木植物有14种,灌木植物有7种,乔木总种类达到29种,灌木总种类有37种。其中,总体物种多样性增加1.732,灌木层指数为0.985,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增加到0.762,在各方面增加了园内的生物多样性。

园内植物62中,隶属于56科60属。次生乔木层包括7个种,来自于7科7属,大约1200余株,灌木层为22种,来自于20科22属,是园内最大种类。总体而言,在整个群落层面上,乔灌草本搭配比例存在一定的缺陷,种类不够完善。为促进公园地区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园内大批引进外来植物,促进园内可持续绿色发展的模式。而园内的植物配置,包括水体植物的引进栽培,更在很大程度上的满足物种多样性。园内乔木层空间结构包括银杏、紫叶李等,而林下灌木物种包括八角金盘等,两者之间互相构成了一个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但是应更加注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生态经营。

1.2 植物配置

在泰山公园植物62种(见附录)中,各植被种类仍不完善,这就代表着泰山公园以后的植被选择、养殖物种前景丰富,选择性很多,是扩大园林绿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

园内的水体植被的引进一方面能改善园内水体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园内水体环境的观赏性,更是促进了园内的物种多样性。在引进外来生物时,应注意数量与栽种方法,避免水体灾害的发生。本土植物的引进也能改进园内植物配置的比例,大大增加本土植物的栽种,不仅能扩大绿化面积,在另一方面也节约了绿化成本。

地被植物种类的优缺点更加明显,地被植物种类搭配比较丰富,乔灌木的搭配,草本花卉的混合栽种,使得园内的观赏植被丰富,更能吸引游客和放松心情。但是,由于地被植物种类的丰富,园内的植物种类占总数的小部分比,所以显得地被植物种类缺少。园内有着一定程度的植被种类片面,本土植物占总数的20%,而外来物种显得繁多,这就造成园内注重外来物种,而轻视本土植物的趋势。所以,改变地被植物配置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景观规划

首先,新建之后的泰山公园,不仅是在空间尺度上还是在造园手法上都相比于以前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由于位处老城区,周边人口密度大,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在市民的心中认可度较高,比较容易聚集人气,园内的传统特色建筑较多,有很多明清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原规划运用了传统造园理论,非常重视意境创造,使得其传统的场所感得以延续下去

[11]

5e0956e83fc97_html_27ae7daf29deb7ef.jpg 是,园内的景观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公园内部的水体设计不合理,未能充分的将园内水体与东西两侧城市水系相连通,造成了园内水系的不通畅,成为一潭死水,水质不佳,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12]。其次,内部的植被分布杂乱无序,没有将植物的景观效果表现出来,只是为了绿化而布置的景观树木,没有考虑到形成的景观效果。园内的植物种类也很少,缺乏季节性和多样性,会造成园内景观的季节性贫瘠。泰山公园内部的景观功能区的可达性很差,很难让人有兴趣进入盆景观赏区,隔绝了内部景观区域的联动,限制了其社会功能。

园内的原本分区以人文分区为主,缺少了相应的景观分区。各功能区的分类不是太明显,缺少明确的分类标准。原本的道路基本符合城市公园道路标准,但是在一些微小方面仍存在着问题。园内的节点设置的相对于较少,并且缺少标志性的特征。

2.1规划问题

新建之后的泰山公园,不仅是在空间尺度上还是在造园手法上都相比于以前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由于位处老城区,周边人口密度大,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在市民的心中认可度较高,比较容易聚集人气,园内的传统特色建筑较多,有很多明清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原规划运用了传统造园理论,非常重视意境创造,使得其传统的场所感得以延续下去。

园内的原本分区以人文分区为主,缺少了相应的景观分区。各功能区的分类不是太明显,缺少明确的分类标准。原本的道路基本符合城市公园道路标准,但是在一些微小方面仍存在着问题。园内的节点设置的相对于较少,并且缺少标志性的特征。

2.2规划改造

总体规划:园内水体、广场、办公建筑等相互交映,设有三个广场地块,其中包括面朝园区东门的前站广场,面积为1265㎡,主要职能包括接纳游客进园游览的导示功能,便于周围居民平时娱乐的集中接纳。在前站广场的西方园内,设置有园内休闲广场,面积为756㎡,负责游客的游览观光以及临时休憩作用,最后一块广场位于园内西南处的健身广场,其中设置便于老年人娱乐的基础设施,保障周围以及游客中老年人的娱乐锻炼需求。在水体隔断的两岸中设置小桥亭阁相连接,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提高游客观赏价值。

分区规划:在园内原有的四大功能分区前提下,进行重新景观分区,分为生态景观区、生态湖水区、观光休闲区以及根据地形形成的坡地景观区。其中生态景观区占地76901㎡,包括了园内绿色植物的覆盖面积以及散播的草地面积,占了园区面积的54.1%,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坡地景观区主要根据坡度地形,形成小坡地垂直景观观赏区,占地14205㎡,占园林面积比重的10.2%,是园内的特色分区。

空间规划:园区内各分区特色鲜明,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产生旅游观光亮点,规划中应加入适当的景观节点。三处广场是很好的节点,能让游客一眼看见产生注意力,在广场是很好的观光点。公园的西门入门口的行道树以及花卉也是使游客一进园就能吸引观赏兴趣的节点。在水体观赏区,设有水上亭阁以及具有特色的观赏桥,大幅度提升了园内景观的观赏性。

3 结语

全国各地许多的城市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要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的改造优化。在改造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园内植物的种类搭配,增加物种多样性,营造更能让人贴近大自然的城市公园。在规划改造上,我们要符合规划建筑的要求,满足绿化率、道路宽度、建筑密度等要求,这样,城市公园的职能才能越来越体现出来,为城市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刘凑群.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浅析[J].现代园艺,2011(07):104.

方永杰.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植物设计原则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09):44+46.

袁王俊,卢训令,张维瑞,王智慧,张灵敏,丁圣彦.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5,35(14):4651-4657.

周建国.泰州市园林水生植物的应用调查[J].南方农业,2017,11(3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