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浅谈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韩江艳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幼儿园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了决定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园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教师是其自身专业成长的主体。

一、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基本理念,正反映了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终身学习”不仅要求为师者不断地更新自我知识,不断地充实文化修养,更要求其不断地以理论来反思实践,再以实践来反思所形成的教育理论体系,进而转变自身教育行为。不断专业化就是不断转变,不断适应新的思想和新的实践。没有转变就没有专业化。转变的过程是艰难的,转变的方式是多样的,转变的结果也是复杂的。

幼儿教师必须始终以反思的精神来指导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以反思的眼光来看待自身教育行为的转变,形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华东师范大学的叶阑教授指出: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二、反思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反思通俗地说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幼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学龄段,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反映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保持反思的能力来优化教育行为,并且是积极地、主动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反映在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孩子在一日生活行为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吃喝拉撒玩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保持反思的能力来优化教育行为,并且是积极地、主动地。例如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反思、区域活动的反思、如何组织幼儿安静的进餐的反思等等。

三、在反思中能促进了幼儿教师的哪些发展?

1、反思增强了幼儿教师的问题意识。 反思过程可以清晰教师的责任意识。这个责任意识不是上面要求教师怎么做,而是教师需要怎么做,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轻松快乐的老师。幼儿教师的“轻松快乐”是自己内心的体验,教师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联系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多问自己教育行为转变了什么?实施了哪些不同的策略?从内心深处呼唤自己教育的良知,增强做个好老师的责任。 2、教学反思是教育创新的源泉

反思是基于已完成的教学行为的分析,包含成功之处的分析,也包含值得商榷之处的分析,之后便是教学行为的改善建议或打算,其中包含原认知基础上的创新。举个例子:在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椭圆形》中,教师指导幼儿比较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时,为幼儿准备了测量的绳子,意图让幼儿通过测量圆形和椭圆形的上下、左右对折的折痕得出圆形和椭圆形的区别。但是孩子在测量的过程对绳子的长短拿捏不清,对测量方法没有掌握,造成该教学环节出了问题。针对该问题,教师就得反思,用圆形和椭圆形重叠的方法行不行?不用绳子测量,直接换成跟圆形直径一样长,跟椭圆形左右折叠的折痕一样长的小棒,是不是测量起来更具体形象也更具有操作性?再例如中班区域活动红乐坊的反思:教师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教师就要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从以上实例可以感受到,反思是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使我们能通过叙事倾听自己的心声,感知、体验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价值和趣味,从而超越自我“克隆”和机械模仿,走进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 3、明确“教学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语。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教学反思的结构

教学反思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写作方式,可以在教案中单独设一栏,每次教学活动完成之后,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感受来叙写,也可以针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其他内容单独成文。我的经验是勤快地记录与反思。我觉得把事件记录下来,把反思写下来,与我们在教学中单纯地思考相比,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动手写了反思,就可以对教学的过程及对象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逐渐使自己对问题思考趋于全面。勤写,促成自身经验的积累与提升。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写能把实践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久之坚持,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是我们做好教师、成长过程的宝贵“财富”。 反思,并不是什么高端的学术名词遥不可及,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在自觉和不自觉间进行着。例如午餐时相互交流情况、教学心得,家长接幼儿前教师聚在一起讨论一天的工作感触等等,但是一如既往地保持反思的警觉性不够,没有将其记录下来,没有提炼出其中有价值的东西。由此可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积极地、主动地反思必须是建立在某个教育事件上的。而教研活动、沙龙活动、半日活动观摩、集体教学活动观摩,都能成为某个引起教师反思的事件,在管理者的带领下,将这种反思经验提升、归纳、总结,进而获得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