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手术室工作人员健康因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影响手术室工作人员健康因素及对策分析

何文琦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 516200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516200

【摘要】 了解手术室环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争取把污染降到最低,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对自身的防护意识,保证其健康质量。

1.前言

手术室对于一个医院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手术室的工作具有节奏快、效率高的特点,同时还有手术时间较长、不可中断、长期精神集中紧张、生活作息无规的特殊性。还有一些来源于生物、物理、化学、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良因素也在无时无刻的威胁着手术室医务人员的健康。因此,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更应重视手术室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使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能正确的认识和应对影响手术室医务人员健康的各种因素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环节。

2.影响健康的因素

2.1生物因素:手术室是进行手术诊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防止感染的重要区域。其中医务人员可能通过接触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或针刺等原因造成污染。据研究报道,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液直接接触史,被感染率极高,其中最常见、最危险的传播疾病有乙肝(HBV)、丙肝(HCV)和艾滋病毒(HIV),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HBV)病毒感染。而在手术过程中被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自身破损的皮肤黏膜或眼中,感染概率高达70%到80%,其中针刺伤就占80%。

2.2物理因素:

2.2.1 噪音污染已经成为手术室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噪音不仅对人体听觉系统有明显损伤,严重可致听力丧失,对心血管、内分泌系统具有损害作用,使手术

室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分散、精神不集中、易燥、易怒。手术室的噪音有电锯、电钻、电刀、电动吸引器、治疗车轮声、心电监护仪系统、麻醉机的报警声等。

2.2.2 电离辐射及电损害:现代手术室集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电离辐射。若防护措施不当,会对自身造成严重危害,如放射病、不良生育、白细胞减少、致癌、致畸等。医疗设备的使用或维护不当会造成漏电,且易发生电击或电灼伤等危害。

2.2.3 放射性的危害:X线检查

2.3化学因素:

2.3.1 化学消毒剂:加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等都是具有挥发性的化学制剂。

2.3.2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以及机器残余废气对人体的影响,吸入的麻醉药有:氟烷、氨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都是具有挥发性,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工作会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及肝脏损害。

2.3.3 电刀、电凝的使用

2.4生理-心理因素: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工作繁重而平凡的环境中,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

3.防护措施

3.1生物危害的防护:

3.1.1 对传染性疾病多了解该病毒传播方式及相关知识,做好自我方法措施,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包括一次性塑围裙、防水手术衣、眼保护镜、面罩及全封脚面的带适度后跟的拖鞋代替裸露脚面的平跟拖鞋等。若接触特殊感染患者的伤口,特别是乙肝(HBV)、丙肝(HCV)和艾滋病毒(HIV)感染者,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戴护目口罩、防水围裙、穿隔离衣及高帮防护鞋,戴双层手套。如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溅到颜面部或眼中,立即用消毒品擦洗面部,用流动水冲洗眼睛和抗菌滴眼液眼。

3.1.2 规范处理锐器。术中严谨操作器械,传递器械准确,加强术中协调配合,避免锐器误伤自己或他人。特殊感染的患者在传递锐利器械时需要弯盘盛好递给手术医生,减少损伤发生。刀片不可直接用手装卸,缝针绝对不可用手接。手术结束后必须及时将这些锋利的废弃物放入特制的硬塑料透明容器内。使用安全注射装置,减少损伤。巡回护士手上有伤口应用薄膜粘贴好,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上手套,器械护士手上若有伤口禁止上台。若在手术不慎刺伤,应立即脱掉手套,从伤口近心端挤出血液,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包扎。然后填卡上报感染科,抽血做相关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感染,若感染应立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并随访观察。

3.2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3.2.1 在手术室工作应遵循“四轻”的原则: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术中保持室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说话。定期检查仪器设备,使用润滑剂加强保

养,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合理规范使用电器,在仪器使用的间歇应及时关闭有关电器,既减少噪音,又能使仪器得到保养。对一些旧的仪器设备进行淘汰,购进噪音小、功能完善的设备,并定期维修。

3.2.2 术中使用X线透视的手术,预先穿好铅衣,操作时关闭房门,护士长在人员安排上应注意合理、适当,避免少数人在短期内接触较大的射线产生蓄积效应。怀孕期间的医务人员不要安排此类手术。紫外线照射消毒时,室内不得留人,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紫外线灯开关应设在手术间门口,在消毒完成后0.5h内不得进入手术室。

3.3 化学性危害。

3.3.1 接触化学物品前必须戴口罩,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一些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单独密闭存放,保护环境及工作人员。使用化学消毒剂,浓度掌握一定要准确,避免过高,以防各种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用后及时清理排污,优化手术室内环境,并定期进行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配置消毒剂的浓度要准确,现配现用,应改变消毒片数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危害,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3.2 在使用吸入性麻醉药品时,现配现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良好,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减轻污染,并对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3.3.3 选择焦烟较少、声音低的电刀,术中提醒手术医生在使用过程中边切割边用吸引器吸除烟雾,减少空气污染。

3.4 生理-心理危害防护: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手术前了解当台手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持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加强心理训练,调节情绪。只有饮食佳、精神充足,才能配合好手术。巡回护士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轮流进餐,对手术时间比较长手术中间加餐。器械护士在上台前先解决生理需要,适量饮水,避免术中特殊情况的发生。做好职业病的防护,重视姿势的自我调节,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工作中可通过两腿交替支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防止身体疲劳,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能在工作中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

4.结论

现今,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但仍有许多条件限制,使防护效果难以实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手术室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医院也应加大力度,做好自我防护宣教,以使广大手术室人员意思到自身工作中存在危害性,建立并强化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做好手术室人员的岗前培训,制定确实可行的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金元.中外健康文摘[M].北京:人民报刊发行局,200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