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药物生产工艺中不稳定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固体药物生产工艺中不稳定因素分析

周天龙 刘智飞

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150000

【摘 要】固体药物是现阶段临床医疗环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药品形式,在药物使用期间,不但具备方便携带与服用的优势,同时在药物纯度把控方面更能够降低杂质含量,以便将药品质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准线上。但在实际药品制备过程中,部分药品厂家因生产流程与工艺选择的差异性,极易影响药效发挥,无法真正保障药品服用安全,便对患者健康带来极大风险,所以必须对生产工艺影响要素深入分析。

【关键词】固体药物;生产工艺;不稳定药性;因素分析

一、固体药物生产不稳定要素分析的必要性

固体药品是基于患者日常生活携带等方面要求研发的药品制备种类,从药品类型来看,共分为散剂、丸剂与片剂三种,根据不同药效与吸收率的要求,在药品制备形式方面需要进行细致选择,并提供较为完善的药品制备工艺,才能确保药品服用质量满足现阶段医疗环境的要求。但从当前药品安全风险角度来看,药品制备技术与药品质量的把控,在不少药品生产厂家中,仍未具备相对完善且严谨的加工制度与审查标准,如此便极易导致药品生产质量与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性,若无法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措施,则势必会埋下药品服用风险,对患者的健康权益造成伤害,同样在药品市场环境中,对药品企业的经济性也会造成极为明显的影响,甚至在药品销售渠道中营造不好的产业形象,由此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故而,在药品服用安全被着重关注的今天,药品生产工艺与检测技术着重加强,并通过档案资料等数据明确药物制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才能为构建完善的生产流程奠定扎实基础。期间,在固体药物生产不稳定因素分析中,主要以化学、物理、生物三个方面阐述,分辨其中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后续药品加工工艺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二、化学不稳定因素分析

首先,药品因自身化合物特性,极易与环境中的光线、空气与水分等外界因素产生反应,导致药物性质发生变化,若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则势必影响固体药物的生产质量,甚至在药效方面也极易产生偏差,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其次,在固体药物生产期间,若无法保证存储环境有效隔离,则相互靠近的两种药物极易相互影响,导致药性发生偏差。例如,在叶酸与维生素都被制备成干燥粉末状的制备材料时,二者若混合则会出现较明显的颜色变化,且叶酸会因为维生素的影响出现异构化的情况,如此便降低了药效,若落实于药品制备流程中,则势必会影响药品质量,甚至因药品内部不可控的影响因素,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服用风险。

三、生物不稳定因素分析

赋形剂选择和使用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药品质量。固体药物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选用稳定性高的赋形剂,且不易与药物产生反应,更不能对药物含量的测定产生影响,然而,目前尚未有完全“惰性”的赋形剂。因此,赋形剂是固体药物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不稳定性因素。某些赋形剂直接影响到药物药效,诸如阿司匹林片剂的生产过程中,将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加入,以起到润滑剂作用,加速阿司匹林水解。但反应中产生的阿司匹林镁盐、钙盐,更易溶于水,且增强吸湿性,进一步致使阿司匹林水解。

其次,赋形剂在选择期间,若未考虑的药品制备流程的影响,极易对固体药品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在制备氨基酸水杨酸钠等类型的片剂时,因崩解剂选用淀粉,则极易在遇水环境下出现糊化,导致崩解剂的膨胀性丧失,促使片剂崩解的时间延长,如此便无法保障药品服用质量,更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赋形剂选择期间,必须充分考虑药品制备环境与赋形剂之间的影响,并明确药品使用把环境与稳定性,确保生物利用度等因素能够得到基础保障,才能避免对药物的服用造成影响。

四、物理不稳定因素分析

片剂在比藏过程中出现崩解,不同类型散剂共溶及浸出制剂出现浑浊等,降低药品质量,无法保证生产药品满足临床用药标准。

1. 光线因素分析

药物制剂吸收阳光中的紫外光、紫光和紫蓝光后,易分解。特殊波长的光线,还可加速药物的聚合、环改变、重排,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例如奎宁、吗啡的氧化,亚硝酸戊酯的水解等。而且碘化钾等卤素药物受到光线影响,易分解变质。

2. 水分因素分析

药物出现脱色,质量发生变化等现象与药物水分有着密切联系。水分作为化学反应的重要介质,大多数药物在水分的作用下,出现氧化反应等各种反应。固体维生素C粉末,在隔绝空气、干燥状态下,加热至120~140℃时,仍相对稳定。但在pH值为6的5%的水溶液中,经24小时加热后,全部被破坏。青霉素G钠、钾盐,硫酸亚铁、氯化乙酰胆喊等化学稳定性较差的固体药物,在吸收水分后,尽管仍以疏散粉末状态存在,但形成了不易被肉眼察觉的液膜,在液膜中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导致药物潮解,变色,霉变和松碎,以致崩解时间延长、药效降低。把易水解的固体药物及吸水性强的物质联合制片,可显著增强易水解固体药物的稳定性,还可以利用吸水剂把制剂内的水分清除,以对药物中的水分进行控制。

3. 温度因素分析

固体药物自身存在一定水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稳定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固体药物本身含有水分进行控制,并使其保持在最佳范围内。控制水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温度进行控制。制备固体制剂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制粒工段。软材制定期间,湿颗粒的干燥程度直接决定着片剂的质量,通常应立即干燥过筛所得的湿颗粒,防止湿颗粒受压变形、结块。颗粒烘干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原材料的性质。通常为50~60°C,对干含甙成分、挥发性中草药而言,温度要低于60°C。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含碘喉片及洋地黄等会出现药物变质及颗粒变色。干燥含结晶水的药物时,要对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因大量结晶水缺失,造成颗粒松脆,增加压片难度。例如干燥对氨基水杨酸钠,碘胺咪时,要逐步升高溫度,否则干燥后的颗粒表面形成一层硬膜,阻碍水分蒸发,致使颗粒变黄,且出现片面斑点。热稳定性高的药物,应提高其干燥温度,一般为75~ 80°C,以减少干燥时间。包衣片剂时,要保证干燥温度选用合理,若温度过低,降低干燥速度,增加偏心内水分去除难度,造成片面出现黑圈,进而降低部分药物含量。所以,制备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温度这一因素,以免因温度导致药剂含量降低、药物质变,从而提高固体药物稳定性。

五、结语

固体药物生产工艺中不稳定因素的有效论述,不但能够为后续药品企业提供工艺完善的渠道,由此降低外界对药品药效的影响,同时凭借不稳定因素的分类,更可以为药品质量体系的构建奠定扎实基础,由此降低外界环境对固体药物生产流程的影响。故而,在论述固体药物生产工艺中不稳定因素期间,必须明确固体药品生产中不稳定因素的种类与表现形式,再根据因素内容拟定完善的药品处理措施,才能避免固体药品生产工艺质量受到影响,导致药品生产企业经济成本承受较大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孙萍萍. 固体药物生产工艺中不稳定因素分析[J]. 化工管理, 2016(2).

[2]侯彦先, 何仲贵. 药物纳米结晶的固体化方法以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因素[J]. 2017.

[3]黄新宝.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固体药物成分检测方法研究[D]. 浙江大学, 2017.

[4]丁晓莉. 固体分散新技术在非洛地平缓释片研制中的应用[D]. 重庆医科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