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思考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浅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思考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刘和平

成都石室蜀都中学 生物组,四川 成都市 611730

摘要:阐述了如何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中渗透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和敬畏等。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高中生具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科素养

1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是: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等。

生态系统这一章的内容其实是很生动有趣的,只是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高中生很难感受到生动的自然环境的变化,更难的是将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实际生活当中。所以,我在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其次引导学生分析碳在生物圈中是怎么循环的,总结出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最后找到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也就是因为CO2排放过多,所以我们可以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保护植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可以怎样做来减少CO2的排放呢?也就是低碳生活。从而将本节课所学的生物知识,上升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2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即中心,是最主要的部分。素养即指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技能和态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认为,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是知识、能力、态度之整合与情境间的互动体系。

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素养”,其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3 核心素养应用到生物学科的必要性

3.1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品格。最关键的是,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而习得的。

3.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3.2.1培养高中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和技能。高中课本涉及到的生命观念主要是: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比如在细胞的结构这一节,就渗透了结构和功能观念:因为绿色植物含有叶绿体,所以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人和动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越多,其功能就越复杂等,在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意渗透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让学生逐步将这些观念内化于心,从而能够进一步运用这个观念去解释生命现象:如为什么肌肉细胞与其他组织细胞相比,含有更多的线粒体?

3.2.2培养高中生的理性思维

从2016年高考动向可以看出,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意向非常明确。高中生物对理性思维要求较高知识版块如:必修一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题型,必修二的遗传规律(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数学模型”等等。对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部分的实验,以往,我们只注重直接使用规律去解题,往往忽略了规律的形成过程。如:假说演绎法,学生都知道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定律,也熟知遗传规律。可是对于假说是什么,是怎么演绎的,却一头雾水。在突出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趋势下,我们也必须借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材中提出的这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很好的利用,进而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

3.2.3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探究

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实验内容非常多,把课本中的实验利用好,就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好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要尽可能开设,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与思考。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设计实验、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这样,在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高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4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

高中生的生物责任是基于对环境和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能做出理性判断,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比如,网上出现多腿鸡,称是用了激素而催生出的怪物。若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这种现象就根本是无稽之谈了。知识不仅教会学生去理性判断、粉碎谣言,也要让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爱护环境。例如:通过免疫调节的学习,了解艾滋病,自主自觉洁身自好,远离疾病,并传播预防相关知识。认识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积极主动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因为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通过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学习,从生物学角度认识环境问题,自觉保护环境。

总之,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今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对她的研究和实践也会不断进行下去,期待有更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陈婧、冯耀;浅谈教学思想的转变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为例,新课程(下).2019.

[2]李晓妍;生物学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初中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

[3]王倩倩;反例的作用和反例教学模式[D],西北大学学报,2018.

[4]刘庆华;试述教师的情感与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

[5]孙丽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7.

作者简介:

1、姓名:刘和平(1987.1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学士,成都石室蜀都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生物教学与应用等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德源镇胜利北街1号,邮编:6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