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趣味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1

诗意课堂趣味多

马中运

历山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6100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但是,相比语文课堂的诗意盎然、历史课堂的博古通今,地理课堂的纵横世界、政治课堂的与时俱进、理化课堂的精彩实验,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与探求知识的强烈冲动,而现实的数学课堂除了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反复训练,就是复杂多变的计算、连环缜密的思考,单调枯燥的数字游戏,把学生训练成了一台台计算的机器,学生怎能有兴趣可言,久而久之,学生讨厌数学,甚至厌学。作为老师,为了提高成绩,争分夺秒,搞题海战术,怎能牺牲上课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呢?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新教材改革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种思维活跃的课堂,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诗意课堂。

我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会了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已知坐标寻找点的位置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和学生共同作了一下小结,我问学生:如果我们把横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看作时间中的“前”和“后”,把纵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看作“天”和“地”,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站在原点处,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学生们思考片刻,集体背诵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接着给学生解释,上两句俯仰古今,写时间的绵长、无限,给我们感受到了广阔的时间的悠远,这也对应了数轴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的辽阔与博大、天地的广阔与宇宙的浩渺。整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给了我们广阔的辽远的时空感,所以我们读了感到妙不可言。

这节课让学生感到有了意外的收获,他们也没想到唐诗中还有数学,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达到了兴奋点,所以学得特别认真,学习兴趣极高,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教学效果。

   再比如:我在教学《三视图》一课时,我以唐诗《题西林壁》导入: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选取了一张精美的庐山照片作插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齐读后,我问学生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说:从正面、侧面看庐山;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接着问学生:我们观察一个几何体或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一

样吗?一般的,从哪些方向看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气氛浓厚,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通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了有效学习,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学“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用成语举例,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思维敏捷,列举出了许多成语,加深了对“事件”的理解,学习效果特别好。例如:

必然事件: 瓮中捉鳖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覆水难收 不可能事件: 大海捞针 一步登天 拔苗助长 长生不老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随机事件: 守株待兔 海市蜃楼 一箭双雕

如果不是我及时制止,这样的成语举不胜举,学生一直沉浸在学习的兴奋与快乐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的乐趣,自然就慢慢的喜欢数学。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妨在数学课堂上拿出一点点时间,因势利导,努力做一个有心人,加强数学同语文学科或其它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把死板的数学课堂变得非常活跃,让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 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变枯燥的数学课堂为生动的课堂、其乐融融的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师搞活了课堂,融洽了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一种学习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少一些功利与浮躁,多一份交流与平和;少一些打击与挖苦,多一份幽默与和谐,把我们的课堂打造成学生喜欢的、师生互动的精品课堂。如果这样,不仅解放了老师,幸福了学生,也许我们长期期待追求的精彩瞬间和亮丽风景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