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防范对策

唐慧莲 李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所 150000

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照组未实施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探讨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

关键词:呼吸内科 安全隐患 护理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具有治疗起效慢、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较长、病情变化较快、生理机能差等特征。且呼吸内科患者年龄跨度大,这就导致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会出现生理、心理及功能上的缺陷或死亡。加之呼吸内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多,直接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此实现最佳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和总结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排除严重心、肝、肺、肾疾病者,具有意识障碍、沟通障碍及视听功能障碍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5例。对照组中,男 37 例,女 18 例,年龄 21~76(43.12±5.24)岁;住院时间 5~23(11.14±1.35)d;住院次数 2~7(2.48±0.79)次。观察组中,男 29例,女26例,年龄23~86 (45.25±5.56)岁;住院时间 5~28(12.76±1.32)d;住院次数 2~6(2.73±0.83)d。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内科临床护理特点编制详细的操作细则、监督及检查机制,以确保护理规章制度的学习,以定期进行护理操作程序审核,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理措施,以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1.3 观察指标统计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 SPSS18.0 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 t 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情况   表一: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比较:  

组别

跌倒

坠床

院内感染

安全隐患发生率(%)

对照组

6

7

4

30.91

观察组

1

0

1

3.64

p

0.0093

2.2 护理满意率

表二: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

3

32

15

63.64

观察组

23

31

1

98.19

p

0.0035

由以上数据可知,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见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1)护理人员因素: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操作过程不够规范是护理内科护理工作出现安全隐患的一大重要诱因。部分护理人员对病情观察不仔细、不及时等,或者对临床症状缺乏预见性等,导致病情发展或治疗延误。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文书记录不全,护理专业水平低下,操作不熟练导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很多的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自己的失误。在展开气管吸痰操作缺少了对吸痰管进行更换,很容易导致患者染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

(2)护理管理因素:由于内科护理工作量较大,管理人员对护理监管力度不严,导致部分护理程序未落到实处,容易出现护理问题;

(3)环境因素:患者的痰液、唾沫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则长期处于被疾病传染的危险当中,但是很多护士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即便是在帮患者叩背排痰时也未采取防护措施,非常容易导致自身的感染。

3.2 防范对策   3.2.1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

(1)提高意外风险的防范意识   一是评估患者病情,对存在意外事件的墙面、地面等建立警示标识;主动与家属沟通并给予患者最大的安慰和支持,以便减少坠床发生的机会;易跌倒患者叮嘱其卧床休息;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消极、烦躁等不良情绪,同时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降低坠床事件。 (2)加强护理人员学习和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严格各项护理措施。鼓励护理人员克服粗心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以患者为中心的奉献精神,进而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3.2.2加强护理管理

(1)用药护理

加强对患者药物名称、用药时间、方法、剂量的指导。强调患者不要擅自停药、增减剂量等。密切观察用药期间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

(2)静脉输液及管路护理

对于静脉输液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对于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因其血管壁较脆且血管的移动性较差,穿刺输液要求穿刺技术娴熟。尤其是对留置管路者需避免管路堵塞、折叠、扭曲、脱落等。

(3)强化基础护理

由于内科患者多为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发生跌倒、坠床、压疮发生风险较高,需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对于坠床、跌倒高危患者尤应加强监护,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3.2.3建立良好的环境

健全呼吸内科患者设备设施,确保空气流通。改善住院环境能够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等风险。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提高患者的诊疗护理配合度。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避免不安全护理的发生。

4结论

在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缺少必要的能力素质,且没有与人交流沟通上能力有限等各种安全上的问题。为此,需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并从根本上对症下药,从而有效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萍.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06):144-145.

[2]金珠凤.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84-85.   [3] 冯海燕.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4):308-309.   [4] 唐春梅.呼吸内科护理安全的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14):267-267

[5] 胡红梅.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与处置措施[J].求医问药,2011,9(12):33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