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

米惠敏

临汾市中心医院 041000

摘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多数患者活动受限,治疗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是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入手,阐述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护理和预防应用现状,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护理;研究

1前言

近年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普通人群的年发病率为1.4%~1.6%,国内尚无明确的统计数字。国内外学者已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展开了研究。静脉血栓是由于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异常的凝结,引起静脉管腔阻塞、血液回流障碍,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好发于下肢,多见于高龄、肥胖、恶性肿瘤、产后、长期口服避孕药等人群,轻者下肢肿胀、疼痛,重者引起下肢坏疽,甚至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与预防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2下肢静脉血栓的定义及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静脉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后症状加重。其中以患肢肿痛最多见。临床上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为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且以混合型多见。最重要的并发症是因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引起的肺栓塞,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其病死率高达20%~30%。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人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数目十分多。先天性和获得性可以是单独起作用,也可以是协同叠加,个体间的差异巨大。1845年Virchaw就把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归为三大类即血管壁的损伤、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国内外研究显示,能够影响这三大因素的许多临床易感因素与静脉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而引发LDVT的因素有恶性肿瘤、感染、雌激素升高,如妊娠,口服避孕药、各种蛋白缺陷等;导致血液淤滞而引发LDVT的因素有:长期卧床、束带固定、长途乘车或飞机、瘫痪、肥胖;导致血管损伤而引发LDVT的因素有创伤、心内科手术、介入治疗等,其他因素有高龄等。因此,充分掌握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和起病规律,正确判断高危人群及避免危险因素对预防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3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

国内外已有学者研制出不同版本的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Joseph等研制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包含了约40个危险因素,每个危险因素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赋予1~5不同的分数,根据得到的累积分数将病人的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分为低危(0分~1分)、中危(2分)、高危(3分~4分)、极高危(≥5分)4个等级,不同的风险等级推荐不同的静脉血栓预防措施。Autar研制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和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表(内、外科)适用于所有患病卧床病人。国内学者詹燕等以Wells量表、修正的Geneva量表以及ACCP推荐的术前DVT危险因素评分标准作为参考研制了外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该评估表分为5部分,第1部分为病人的基本情况,第2部分评估项目包括10个条目51个选项;第3部分为评估结果、评估人及评估日期;第4部分是危险度分级的分值范围;第5部分是标准的预防方案。张永春研制的住院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评估表包含3个一级危险因素指标,21个二级危险因素指标,并根据综合评分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3个等级,仍有待修订与完善。

4下肢静脉血栓护理

4.1一般护理

环境舒适,温度适宜(25℃左右)。饮食上,宜进食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可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以免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忌食辛辣肥厚食物,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病情。吸烟患者应戒烟,因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引起血管痉挛加重血栓形成。急性期过后(即恢复期)坚持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应指导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增加肌肉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运动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强度以活动后不感疲劳为度。积极预防并发症,如高热患者应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更换体位,能有效预防感染同时能预防压疮的发生。

4.2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患者应减少肢体活动,做翻身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加压。溶栓导管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溶栓治疗的效果。溶栓导管的头端具有多侧孔,直接留置在难以抽吸血栓的静脉内,经微量泵将高浓度的溶栓药物直接灌注进入血栓中,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溶栓效果。溶栓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可保留十天。按计划、定时、定量用微量泵输入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苷、尿激酶等药物,以尿激酶最常用(但由于稳定性差,需现配现用)。定时更换敷料,导管引出部皮肤每日用0.5%碘伏消毒,防止局部感染和菌血症的发生。同时应注意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及并发症,常见的禁忌证有:近期出现活动性胃肠道大出血,两个月内发生了脑血管意外,颅内、脊柱或外科手术,活动性颅内病变,未控制的高血压,出血性糖尿病等。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常在肺动脉造影股静脉穿刺部位处形成血肿。

4.3下肢静脉血栓的康复指导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促进血救回流,消肿,保暖;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疼痛,患肢压15秒内转红说明侧支循环已改善,若肿胀形成,青肿,剧烈疼痛,皮肤青紫,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患者发热,表现静脉坏疽,立全身反应剧烈,立即通知医生治疗;测量双下肢周径,大腿为膝上20cm,小腿为膝下10cm。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气压电刺激化使静脉血流加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全发病率。禁止冷热敷,热敷可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对患肢不利,栓塞后患肢感觉受损,皮肤易灼伤,冷敷减少组织代谢,引起血管娄缩,不利于解痉和建立侧支循环;防止压力性损伤。禁烟,尼古丁可使末梢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管内膜变化引起胆固醉黏着。

4.4防止静脉血栓脱落及安全宣教

要求绝对卧床休息2~3周。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床上活动时避免活动过大。禁止挤压、按摩、热敷下肢。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避免剧烈咳嗽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必要时拉起床帘,告知家属各管路重要性。输液管路避免受压、堵塞、脱开。心电监护各导联线避免受压,以免皮肤受损。氧饱和度夹子定时更换夹持位置,避免指端受压。保持氧气管通畅,避免脱开,确保供氧,并做好安全用氧的宣教。告知绝对卧床的重要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周围血管疾病,随着发病率逐年增加,应注意高危人群、手术患者的预防,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机械性预防、药物预防等;临床护理中应注意给予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患肢抬高,避免随意按摩和剧烈运动;对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已经出现者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介入治疗发展较快,包括导管溶栓术、超声血栓消融术及ATD溶栓术等,如何有效护理介入治疗的患者,临床研究不足,尚有广阔研究空间。多方面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是实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杜立新.深静脉血栓形成108例临床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8:1.

[2]李春会,李惠玲,邹叶芳,等.骨科大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健康信念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6):51-53.

[3]韩伟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1.

[4]李娟.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及其临床量化评估[D].北京:解放军医学院,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