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乳膏剂制备工艺的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甲硝唑乳膏剂制备工艺的改进措施

章德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杭州 310052

摘要:目的:改进甲硝唑乳膏剂的制备工艺,提高甲硝唑乳膏剂的质量。方法:通过调整甲硝唑乳膏的基质组成等改进处方,通过改变主药甲硝唑的加入方法等改进制备工艺,对甲硝唑乳膏进行改进,采用留样观察的方法来对甲硝唑乳膏剂的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改进后的制备工艺所制的甲硝唑乳膏剂质地更细腻,无砂粒感,放置无变硬、变干现象,制剂质量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方法所制制剂。结论:改进后的甲硝唑乳膏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剂的质量稳定可控,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硝唑乳膏;制备工艺;改进措施

甲硝唑乳膏是《中国医院制剂规范》1995 年版二部收载的医院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毛囊虫病、痤疮、酒糟鼻等皮,是常用的皮肤科外用药。若按原处方进行生产制备,乳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成品质地不细腻,有砂粒感,且放置3个月后乳膏开始变硬,制剂稳定性差。为提高该制剂的质量,笔者对其处方组成进行了调整,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并采用留样观察法对其质量的稳定性进行实验,对该制剂的质量及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改进后所制制剂质地细腻、光亮,无砂粒感,制剂质量稳定。现将改进措施介绍如下。

1 仪器与方法

1.1 仪器

UV2401PC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1.2 试药

甲硝唑;甲硝唑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硬脂酸、羊毛脂、聚山梨酯 - 80、单硬脂酸甘油酯、三乙醇胺、白凡士林、甘油、丙二醇、十六醇、羟苯乙酯、液状石蜡、脂肪酸山梨坦 -85(辅料均为药用规格);无水乙醇、盐酸(化学纯);水(纯化水)。

1.3原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1.3.1处方。甲硝唑 25 g,硬脂酸 60 g,羊毛脂 10 g,凡士林 115 g,三乙醇胺 10 g,羟苯乙酯 1 g,甘油 25 g,纯化水适量,共制成 500 g。

1.3.2制备方法。按照处方比例,分别取硬脂酸、羊毛脂、凡士林将其作为油相,然后再按照处方比例另取甘油、三乙醇胺、羟苯乙酯及适量纯化水将其作为水相,之后将上述两相分别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分别对其进行加热,使之熔化或溶解,并将其温度保持在 70 ℃左右,边加边搅拌,缓慢的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取适量过 6 号筛的甲硝唑粉并分次少量的加入上述混合好的基质中,并按照顺时针的方向随加随搅拌直至基质至凝,即为制剂 A。

1.4改进后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1.4.1 处方。甲硝唑 25 g,十六醇 30 g,白凡士林 60 g,单硬脂酸甘油酯10 g,液状石蜡 15 g,聚山梨酯-80 22.5 g,脂肪酸山梨坦-85 7.5g,甘油 50 g,羟苯乙酯 0.5 g,纯化水适量,共制成 500 g。

1.4.2制备方法。按照处方比例,取十六醇、白凡士林、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脂肪酸山梨坦 -85,并将其混合均匀后置于水浴中使之加热熔化,同时将温度保持于85℃,此即为制剂的油相。

再按照处方组成比例取聚山梨酯-80、甘油、羟苯乙酯、纯化水将其混合并加热搅拌,直至使羟苯乙酯溶解后,在向其加入甲硝唑粉,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保持其温度在 85℃,此即为制剂的水相;然后将油相按照同一个方向搅拌缓慢加入水相,不断搅拌至其冷却,即为制剂B。

1.5留样观察试验

对制得的制剂A和制剂B,分别进行留样观察试验,观察期均为一年,此期间重点考察的为其性状、含量测定等两个项目,试验温度设在(25±2)℃,湿度(60±10)%,通过试验得知,两种方法制得的制剂经过留样观察试验,在一年的有效期内,改进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后制得的乳膏剂,其质地细腻、无砂粒感,放置后无变干、变硬现象出现,说明制剂的质量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方法所制得的制剂。

2.结果

改进后的制备工艺所制的甲硝唑乳膏剂制剂质地更细腻,无砂粒感,放置无变硬、变干现象,制剂质量稳定性明显优于原方法所制制剂。

3.结论

改进后的甲硝唑乳膏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剂的质量稳定可控,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4 讨论

基质方面,原乳膏的基质较稠,涂展性和肤感较差,有油腻感,制剂放 置一段时间后发硬,使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而影响疗效。 经查阅资料,参考《药剂学》中的基质处方 ,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经试验发现,用液状石蜡代替羊毛脂, 用十六醇取代硬脂酸,将保湿剂甘油的用量由原处方量的5% 调整为10%,并调整油水两相比例后,所制备成的制剂外观较 细腻光亮、涂展性好、无油腻感、且保湿效果好,从而克服了原工艺的缺点。

乳化剂的选择方面,原处方中选用三乙醇胺与部分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用该乳化剂乳化时在搅拌的情况下易产生泡沫,制得的制剂往往在贮藏中颜色变深。改用聚山梨酯-80 为主要乳化剂,与反向乳化剂脂肪酸山梨坦- 85 形成复合乳化剂,由于它们均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认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口服无毒,对皮肤刺激性小,同时增加了油相的吸水能力和乳化后基质的稳定性,实现制备稳定的O/W型乳剂基质。

原料药加入方法方面,原工艺是将主药过筛后分次加入基质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甲硝唑会在冷却过程中重新聚集,从而导致砂粒感。因此,制剂A因逐渐变干导致药物分布不均匀,取样测定结果不准确。改进后的工艺将甲硝唑粉末在85℃的热水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水相中,乳化时适当控制搅拌速度,使基质温度较缓慢地下降,以避免甲硝唑在冷却过程中重新聚集析出结晶。用该工艺制得的制剂质地细腻、光亮、无砂粒感,制剂质量稳定可控,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洁,方垒.林可霉素甲硝唑凝胶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8,l7(1):35-36.

[2]兰顺,符翠莉,叶冬梅,等.甲硝唑乳膏的处方改进优化及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4,13(9):54-55.

[3]安秀梅,王丽媛,刘丽萍,等.硫代硫酸钠涂剂的处方改进[J].中国药房,2007,18 (25):1970-1971.

[4]任自实,任书君.复方甲硝唑膜的制备及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2):1392-13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编.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S].第2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139~140.

[6]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S].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3.

作者简介:章德军,在职药师,E-mail:6513065@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