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滨江商务区 CBD中央绿轴 复合开发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温州市滨江商务区 CBD中央绿轴 复合开发探讨

胡书友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理念逐渐创新,中央绿轴协同地下空间设计已经成为合理开发空间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温州市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的复合开发项目为核心,从其项目的背景、设计理念、总体设计方式进行分析,结合项目特点,提出绿地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意见,以此完善滨江商务区CBD建设质量和性能。

关键词:温州市;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地下空间;复合开发

温州滨江商务区整合了会展、商务、办公等经济发展机构,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协同创新。CBD中央绿轴工程,结合地面景观、轨道交通开发建设,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复合化利用空间,高效实现土地价值。

项目背景

滨江商务区CBD中央绿轴贯穿于杨府山公园,与瓯江相接,长1500米,宽120米,占地9.77公顷,由15个地块组成,是未来温州地下空间总体布局的主核心片区,在绿轴下方打造不同的功能组团,结合地面景观,与温州三十年的改革变迁相呼应,不同的组团展现不同的文化风貌与城市精神,形成历史的轴线、文化的轴线、城市的轴线,多维度地彰显出温州从小格局迈向大格调的全新趋势。

设计理念与方案设计

设计理念---上下一体、复合开发

方案将地面景观、地下空间、轨道交通车站、地下环路等市政交通工程,与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通过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在地下、地面、地上立体叠置,构建以地面、地下“双轴线”。地面,生态健康、多样生活的城市花园轴;地下便捷畅达、功能复合的立体交通轴,达到地上地下交织交融的空间感受。

景观方案设计---融合自然生态、营造人文环境

景观以“文韵画卷”为主题,以瓯越风情,瓯彩艺现,瓯水流芳,瓯海商韵,瓯城腾跃,瓯扬四海打造六大风情主题景观。打造一条集“生态休闲、科技体验、文化展示及运动康体的绿色走廊。

地面的中央绿轴景观设计分为五个层次,首先合理的进行景观元素的全面设计,使其作为与地下空间过渡的联系,并形成具备层次感的整体。其次,将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融合,力图打造城市中心的生态经济区。再次,利用开敞空间充当绿轴的出入口,从而将城市结构形态与绿轴景观设施的协调性提升。另外,在绿轴上方设置过街廊桥,从而满足引流、观景的需求。同时,将温州独有的龙舟民俗开设民俗板块,在提供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能为绿轴增添民俗魅力。

地下空间设计---构建复合功能、打造绿色空间

地下空间设计综合考虑东西地下环路、轨道交通及下穿道路的建设时序,形成“一轴、六点、五片区”总体布局,构建复合功能、打造绿色空间。以线形丰富的人行路径,串联五区六点,形成地下空间一条与规划理念契合的历史发展轴、一条与地面景观呼应的商业景观轴、一条具有地下空间特色的文化艺术轴。

地下空间共开发两层,地下一层为商业空间,地下二层为停车空间,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提供车位1450个。

地下空间结合地面景观形态,随流而动,依次植入卵石形下沉广场,同时引入树、影、光、风、水、声等自然生态元素,形成6个主题下沉广场的活力节点,为地下空间带来如同地面的自然感受。

通过下沉广场和下沉庭院、道路中央绿化带的采光天窗,将地面景观及自然环境引入地下,同时在地下公共步行通道中间增加景观绿化植物配置,形成上下一体的立体城市景观环境,打造自然通风采光、生态低碳的地下空间环境。

在地下一层设有公交等候大厅,方便大众出行。每条公交岛上设有直达地下的自动扶梯,与地面公交枢纽形成无缝衔接。公交大厅的北面设有下沉广场等开放空间,打破地下空间的封闭感,使公交等候大厅拥有阳光和绿色。

绿轴地下二层结合环路设置车库,将绿轴地下车库纳入到整个商务区的立体交通系统中,补充公共停车,提高车行效率,优化地面景观。

交通组织设计---构建立体交通、遵循公交优先

在交通网络设计的过程中,坚持遵循立体、低碳、人本交通的三大原则,采用“四步骤”交通预测、交通模型等定量分析手段,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地下空间内部交通等进行研究。

首先针对道路交通网的整体通行质量进行预测,将因道路宽度而导致的交通压力问题进行排查,针对建筑的职能预测道路的人流量,合理的制定道路改建、道路流向调整的计划。

其次,结合地上绿轴状态和辐射范围,合理的增设公交站点,并根据商务群落增加公交线路。

再次,商务区内的车辆资源较多,因此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增加地下车库数量,针对服务职能明显的建筑周边,增加车库的停车泊位以及地上停车位。

另外,结合地下环路及绿轴下方公共地下空间开发,实现停车资源的共享,均衡停车资源利用。

同时,结合廊桥、地面景观引流、地下空间步行系统及公共交通设施等辅助步行系统的设置,将整体的交通网络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交通空间,能够服务于各类人群,从而有效提升商务区内部的引流效率。

高品质地下空间设计要点

开放性

整体的地下空间结构利用多个大型的下沉开放广场、人造坡等来增加地下空间的自然光线,同时也能够拓展公共空间的尺度,地下建筑的对外立面采用通透的玻璃结构,大幅度增加自然光线的覆盖范围。

导向性

利用室外的空间元素进行地下空间辐射,定位出不同的风格;综合文化、风景、人文等多种设计理念定位出不同的区域模块;通过地下步行、泊车、安全出口等消防警示指示标志,来定位出安全通道,使整体的空间具备导向性。

安全感

地下商业空间采取全天候运营理念,以人行网络串联“风情,活力,锋尚,文艺,乐享”五个功能区,全面满足功能性的服务需求;结合商务区原有交通格局,设置停车出入口、行人出入口,便于人流交换;针对地下空间围护、支撑结构的设计都维持着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理念,将建筑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的提升。

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

为了增强地上绿轴空间和地下空间的协调型,针对不同的出入口都利用几何元素设计出具有标志性运营设施,不仅能够合理的解决地面层与地下层的空间形象冲突,也通过相同元素的利用,增强整体空间的协调性,满足视觉和实用性的需求。

绿轴与地下空间复合开发建议:

明确建设开发模式

根据设计总体布局,明确公共开发与地块开发、轨道交通与物业开发的空间、时间关系,明确开发界限与开发时序等问题,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有序。从构建整体最优系统方案的角度出发,采用整体开发策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主导地下空间设计,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公共设施来考虑。统一建设标准,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实现基础设施系统,保障开发品质。

明确物业管理界面

为方便运营管理,需要明确管理界面,建议可将地下空间划分为四类区域:

地下商业设施;地面建筑及地面建筑的垂直交通核、地下专用设备区;服务于区域的能源中心;地下停车库(含区域消防控制中心,统一的雨水收集系统等)。

重视商业策划

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专业商业策划团队,准确把握地下商业发展趋势,科学提供商业运作策略。明确发展定位、开发规模、商业业态,并提供运营策略和财务分析,为开发主体制定计划、把握趋势、规避风险提供可靠依据。

引入数字化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设计品质、提升建筑设计内涵,建议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与分析。从日照、采光、照明等多种角度,定量论述建筑布局的合理性。同时,可利用先进的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仿真模拟室内环境与车库污染物分布,优化设计,减少投资,节能减排。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温州滨江商务区CBD中央绿轴开发项目,全面统筹考虑地面景观、地下空间和周边交通组织的协调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将空间利用效率最大化,并通过构建地上地下的多维系统,将中央绿轴打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